1.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定期检查,定期整理,随时对照、比较前后的差异。
2.通过查看原文档,完善教学中的问题。
3.后期反观相关文档,可作为课后反思,有利于下一次的教育活动的提升。
4.从原文档中找出问题,督促教师提高与成长,并进行前后对比,让老师发现自己的变化。
1.小组教学通常指针对幼儿能力测评后划分的同能力小组教学及根据幼儿兴趣划分的同兴趣小组教学。
2.根据幼儿能力进行的小组教学,教师可分为能力有待提高组、进步组、提升组分别进行的三组教学。
3.有待提高组的幼儿相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属于能力偏差。学习兴趣不高,心智发展落后于本班大部分幼儿的,教师必须有耐心,有目的地指导,不急于求成,在于幼儿易于掌握,且能够理解、操作的基本上完成的内容。
4.进步组一般指中上、中等能力的幼儿,简单知识技能已经掌握,有待进一步发展的幼儿。
5.提升组一般指在班中各项能力较强的幼儿,已经掌握本年龄段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继续和其他幼儿一起学习,有“吃不饱”的感觉,或者已经没兴趣学那些他们认为简单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单独进行提升难度的教学,给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也就是上一个年龄段测评目标内容进行学习。
6.兴趣划分的小组教学一般可放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小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有目的、有准备地教学指导。幼儿自选小组,教师一次重点指导一组。比如美术、科学小实验、数学、表达、生活技能等小组学习。
9月份主题:大班《我的社区》
社会实践活动:我为社会做贡献
10月份主题:大班《民间工艺》
社会实践活动:与民间工艺大师见面会
11月份主题:大班《我的身体》
社会实践活动:拓展训练——童子军
12月份主题:大班《节日》
社会实践活动:快乐圣诞节
3月份主题大班《交通工具》
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航天博物馆
4月份主题:大班《地球家园》
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去踏青
5月份主题:大班《动物世界》
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动物园
6月份主题:大班《植物世界》
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植物园
7月份主题:大班《神奇的昆虫》
社会时间活动:制作昆虫标本
8月份主题:大班《神奇的菌类》
社会实践活动:菌类展览会——收集各种菌类,自制展览会
1.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去引导、关注、帮助幼儿去探索、去实践,从而找到发展幼儿能力的切入点。秋天到了,草地上的昆虫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教师由此引导幼儿开展观察比较、制作标本、区分益虫、害虫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在丰富幼儿有关昆虫方面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
2.一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发现一个假期原本干净的玩具落满了尘土,泄了气的皮球不管怎样拍也不见离地。教师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清理玩具、给皮球打气。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掌握了皮球打气的要领,懂得了劳动的辛劳。《我的玩具我整理》系列主题活动就这样开展了起来。
3.自然规律与动植物的千变万化
动植物的千姿百态,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饲养角里刚刚出生的小兔子,秋天美丽多彩的叶子,种植角里长长的丝瓜等等,会不由自主地吸引孩子的目光。而依据此类现象开展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在主动感知的过程中,了解了动植物的显著变化。
4.班级生活中的大事
将班级中即将开展的大事作为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参与意识强,而且产生的效果也是其他主题活动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和“手拉手”园开展的“挖红薯”活动,在推选代表、设计活动路线、分享劳动果实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了做客的快乐与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