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欣赏应该是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欣赏,二者结合能帮助幼儿完整的体会和理解音乐。由于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欣赏过程中就容易找到他的音乐形象,易于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
2.音乐欣赏课是聆听的活动,需要理解、感受。使用主动的动与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主动参与活动。当一个音乐作品出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动作,如拍手、点头、摇身体等。所以,在欣赏音乐时不仅仅让幼儿使用听觉,而是要同时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来丰富、强化所听到的音乐形象。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每个幼儿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使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天性得到发挥,培养幼儿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例:我们上名曲欣赏课“茉莉花”,提前先找出歌曲,在幼儿区域或进餐时播放歌曲,让幼儿对歌曲有印象,在正式上课时,加入图片结合音乐,先给幼儿看茉莉花的图片,在根据歌词里得意思,解释给幼儿听。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加以解释,歌词内容中的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演示给幼儿,并且让幼儿表达一下他听到的歌曲里的情感,可以加以演示。
1.美术测评每周一次在美工区中实施:以小组测评的方式进行,了解幼儿美术发展能力,掌握本班幼儿美术发展水平。
2.手工制作:托、小班练习单,每两周发放一次,周五拿回一张练习单,周一带回作品。
3.名画欣赏在PAD里,每周一次在功能教室特色美术活动时,链接电脑给幼儿观看一名大师的作品。(5~10分钟)
4.创意美术:有教案,教师可借鉴在特色美术活动时使用。
5.国画:在特色美术活动时,欣赏大师国画后,可选一副国画让幼儿学习临摹。(适合4岁以后的幼儿)
6.特色美术:中、大班两周上一次创意美术,两周一次国画(即:隔周一次)
1.教师引导,例如:小朋友,你看到这水在流动的时候,你觉得奇怪吗?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谁想问问关于水的问题?
2.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随时有幼儿提问,抓住时机,把提问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助寻求答案。
3.给予日常爱问“问题”的幼儿积极肯定和鼓励。
4.在主题活动中,幼儿会问这问那,教师都不要遗漏,所有问题都需要记录下来,逐一让幼儿学会在探索中、在搜集材料中去解决。这样幼儿对提问才有兴趣,不然提问无回应,无答案,幼儿就对提问不感兴趣了。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各行为习惯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美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美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美德教育产生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