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让孩子保持好奇心
幼儿正是对外界进行探索与好奇心满满的时候,想让孩子有积极学习的进取心,就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就是孩子的学习动力,根据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能慢慢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2.将游戏与教育结合
孩子天性爱玩,所以通过做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教育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既能给孩子带来欢声笑语,也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把一些知识牢牢地记在孩子的脑海里,这么趣味的学习方式对于孩子也是非常欢迎的。
3.提供轻松和谐的环境
一个人的学习状态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小孩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状态,所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会让孩子更能专注地去学习,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真正的愿意去学习。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各行为习惯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美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美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美德教育产生实效。
好奇好问、喜欢探究是孩子的特点。孩子对生活和事物的探究成了幼儿学习科学、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半日活动围绕主题,追求探索性、操作性的动态性。
1.从环境的隐性铺垫——活动环节的细节安排——教学活动的选择,都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和发现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探究。
2.晨间的区域活动、餐前谈话都是从幼儿身边入手,激发幼儿探索的热情。
3.将主题贯穿于半日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4.半日活动的价值在于教师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是否有利于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发放详细活动过程,让家长了解半日活动的流程。
6.在半日开放的活动中,加入家长参与部分,让家长感受主题活动的乐趣。
什么是分享:
分享是共同享受,如果你把快乐分给别人一半,你将会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会减少一半的忧愁。好机会要和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图书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你会体会到双倍的快乐。
为什么要实践分享:
分享可以让你得到更多的朋友,在分享你的东西或者情绪时,对方也会与你分享他的东西和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认识更多的朋友,体验到交往的乐趣。
分享常常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从而为进一步交往打下基础,而那些只习惯独自享受,在为自己谋利的过程中,不顾别人利益的人,是很难与人相处共事的。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分享要做到主动地寻找给予别人的机会,自愿地付出。在玩玩具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我们一起玩玩具,好朋友会分享。”我们要引导幼儿会为别人着想,自愿给予,不求回报。
B.教师行为:
对于我们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幼儿就会体会到什么是分享和慷慨。你可以和人分享你的时间、知识和财物。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尽量体现出分享的乐趣。有好玩的玩具,首先老师要做到公平地把它分给每一个幼儿,让大家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1.根据本班进度按时完成相关文档。教学主任要求提交日期。
2.定期检查,对交文档的班级给予绩效考核评分。
3.公示未提交当月文档的班级,相互督促。
4.班级文档丢失及时进行补救。
5.文档保管专人负责。做好问答标签。
6.每学期末汇总文档数量与检查质量。
7.每学期初安排各文档提交进度与时间。
8.把控文档质量,尽量做到不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