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分享:
分享是共同享受,如果你把快乐分给别人一半,你将会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会减少一半的忧愁。好机会要和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图书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你会体会到双倍的快乐。
为什么要实践分享:
分享可以让你得到更多的朋友,在分享你的东西或者情绪时,对方也会与你分享他的东西和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认识更多的朋友,体验到交往的乐趣。
分享常常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从而为进一步交往打下基础,而那些只习惯独自享受,在为自己谋利的过程中,不顾别人利益的人,是很难与人相处共事的。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分享要做到主动地寻找给予别人的机会,自愿地付出。在玩玩具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我们一起玩玩具,好朋友会分享。”我们要引导幼儿会为别人着想,自愿给予,不求回报。
B.教师行为:
对于我们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幼儿就会体会到什么是分享和慷慨。你可以和人分享你的时间、知识和财物。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尽量体现出分享的乐趣。有好玩的玩具,首先老师要做到公平地把它分给每一个幼儿,让大家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1.水的实验:
实验一 水的性质
实验二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三 糖、盐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四 冷热水对物体的溶解速度
2.声音的实验
实验五 声音的产生
实验六 声音的大小
3.光的实验
实验七 寻找光源
实验八 光的反射
实验九 电器与电源
实验十 电池的实验
4.磁 的实验
实验十一 磁铁的特性(1)
实验十二 磁铁的特性(2)
5.空气 的实验
实验十三 寻找空气
实验十四 空气的存在
1.作息时间逐步接轨:从早晨入园时间开始,让幼儿从原来的8点前到7点半入园,在可提前到7点20入园。
2.上课时间过渡,从原来的30分钟到40分钟,最后延长到45分钟同步小学上课时间。
3.午休时间过渡:幼儿园有午休,有很多地区上了小学后就没有午休了,在大班最后一个阶段,即下学期开始,逐渐减少午休时间到最后取消午休时间,根据各地方习惯自行调整。
4.人际交往过渡,多增加辩论、讨论课程,班级中发生的问题,由幼儿在辩论中,讨论中学习解决问题。适当的增加课间时间,让幼儿体验课间时间自由安排活动休息。
5.参观小学,提前联系当地小学,带大班幼儿参观,体验小学生活。
1.观察幼儿饭菜的质量:色、香、味、形是否正常。
2.是否按班级人数定量,饭菜是否够本班幼儿食用,不可过多,以免浪费,不可不够,以免幼儿吃不饱。要及时反馈给保健医或厨师。
3.检查饭菜的软硬程度,是否适合幼儿。
4.检查幼儿喝的粥,稠稀程度是否适合。
5.了解饭菜一日搭配是否合理:甜咸搭配、干稀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1.小组教学通常指针对幼儿能力测评后划分的同能力小组教学及根据幼儿兴趣划分的同兴趣小组教学。
2.根据幼儿能力进行的小组教学,教师可分为能力有待提高组、进步组、提升组分别进行的三组教学。
3.有待提高组的幼儿相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属于能力偏差。学习兴趣不高,心智发展落后于本班大部分幼儿的,教师必须有耐心,有目的地指导,不急于求成,在于幼儿易于掌握,且能够理解、操作的基本上完成的内容。
4.进步组一般指中上、中等能力的幼儿,简单知识技能已经掌握,有待进一步发展的幼儿。
5.提升组一般指在班中各项能力较强的幼儿,已经掌握本年龄段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继续和其他幼儿一起学习,有“吃不饱”的感觉,或者已经没兴趣学那些他们认为简单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单独进行提升难度的教学,给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也就是上一个年龄段测评目标内容进行学习。
6.兴趣划分的小组教学一般可放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小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有目的、有准备地教学指导。幼儿自选小组,教师一次重点指导一组。比如美术、科学小实验、数学、表达、生活技能等小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