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按物体名称、颜色、形状、用途、属性分类
2.找相同类,找不同类
3.相同物配对,互补物匹配
4.看标记分类
5.区别最大与最小,最长与最短,最粗与最细
6.认识1和许多,2,3,4,5以内点数实物
7.学习5以内的计数
8.认识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9.辨别白天黑夜、上下
10.认识上、中、下
第一、要把幼儿园的发展定位及课程特色规划到环境中去。
第二、将环境和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有机整合起来。
第三、把环境的实用性与欣赏性有机整合起来。
第四、把更多的活动空间释放给孩子。
第五、让环境给孩子适宜的的刺激,让环境充分和孩子对话,让环境体现幼儿园文化。
1.欣赏应该是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欣赏,二者结合能帮助幼儿完整的体会和理解音乐。由于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欣赏过程中就容易找到他的音乐形象,易于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
2.音乐欣赏课是聆听的活动,需要理解、感受。使用主动的动与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主动参与活动。当一个音乐作品出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动作,如拍手、点头、摇身体等。所以,在欣赏音乐时不仅仅让幼儿使用听觉,而是要同时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来丰富、强化所听到的音乐形象。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每个幼儿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使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天性得到发挥,培养幼儿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例:我们上名曲欣赏课“茉莉花”,提前先找出歌曲,在幼儿区域或进餐时播放歌曲,让幼儿对歌曲有印象,在正式上课时,加入图片结合音乐,先给幼儿看茉莉花的图片,在根据歌词里得意思,解释给幼儿听。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加以解释,歌词内容中的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演示给幼儿,并且让幼儿表达一下他听到的歌曲里的情感,可以加以演示。
什么是分享:
分享是共同享受,如果你把快乐分给别人一半,你将会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会减少一半的忧愁。好机会要和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图书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你会体会到双倍的快乐。
为什么要实践分享:
分享可以让你得到更多的朋友,在分享你的东西或者情绪时,对方也会与你分享他的东西和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认识更多的朋友,体验到交往的乐趣。
分享常常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从而为进一步交往打下基础,而那些只习惯独自享受,在为自己谋利的过程中,不顾别人利益的人,是很难与人相处共事的。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分享要做到主动地寻找给予别人的机会,自愿地付出。在玩玩具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我们一起玩玩具,好朋友会分享。”我们要引导幼儿会为别人着想,自愿给予,不求回报。
B.教师行为:
对于我们来说,榜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幼儿就会体会到什么是分享和慷慨。你可以和人分享你的时间、知识和财物。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尽量体现出分享的乐趣。有好玩的玩具,首先老师要做到公平地把它分给每一个幼儿,让大家体会到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