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公共环境包括幼儿园户外以及室内(门厅、回廊、通道、平台)等一切开放的公共区域,这些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的整体大环境。
安全性、适宜性、整体性。要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幼儿的审美情趣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自己对美的理解、感受和评价。
1.符合幼儿园特点的同时体现园所文化。
2.符合审美要求的同时体现教育功能性。
3.从幼儿角度出发,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
4.从环境内容出发,提供更多真实的物品和材料。
5.活动作品更换要及时,可以偶尔穿插一些创意式的、有变化的作品展示。
6.结合教育活动,营造互动式环境,幼儿园教师设计不应该仅仅为了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而是在吻合幼儿审美情趣的前提下,结合适当的教育活动,使幼儿接受一些教育。
7.教师要结合主题和季节,经常更换走廊的吊饰环境,让走廊吊饰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窗口。
8.幼儿参与创设,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吊饰设计是体现学校文化,展现幼儿风貌,传达幼儿思维的一个重要平台。
首先要请老师说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现状,梳理遇到的问题,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出教研主题,大家再进行分析,老教师进行经验传授,通过老带新,小组帮扶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并且根据方法去实践,下次教研时进行分享效果。
1.微课程是短时间内的快速学习,不需要导入,所以老师可以让幼儿拿到指读本后直接指读、诵读。
2.在每次学习新课时,先复习上次所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3.在时间把控上不强求一定是15分钟,从拿到指读本开始复习指读三遍学习过的内容,指读三遍新学内容,就可以了。
4.如果时间充裕,教师可讲解指读本内容,如时间不充足,指读完即可。
1.教学中多给幼儿讲一些有关分享的故事。激发幼儿分享的欲望。
2.对于在生活中懂得分享的幼儿教师要及时表扬。
3.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分享一些自己在家中懂得分享的故事,比如有好吃的先让妈妈吃。
4.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分享的情景表演,让幼儿通过表演理解分享带来的乐趣。
5.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懂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