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师引导,例如:小朋友,你看到这水在流动的时候,你觉得奇怪吗?想知道怎么回事吗?谁想问问关于水的问题?
2.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随时有幼儿提问,抓住时机,把提问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助寻求答案。
3.给予日常爱问“问题”的幼儿积极肯定和鼓励。
4.在主题活动中,幼儿会问这问那,教师都不要遗漏,所有问题都需要记录下来,逐一让幼儿学会在探索中、在搜集材料中去解决。这样幼儿对提问才有兴趣,不然提问无回应,无答案,幼儿就对提问不感兴趣了。
什么是耐心:
耐心是保持平静,在等待一些事情的时候不抱怨;耐心是坚持不懈地完成我们的工作;耐心是当发生困难的时候,可以做到容忍。耐心意味着自我控制,因为你不能控制别人的做事方式,所以事情并不是如你所愿的进展。耐心就是在困难发生的时候,保持冷静和容忍。
为什么要实践耐心:
没有耐心,人们会急于求成,他们难与承担需要辛勤耕耘将来才有结果的事情;没有耐心,人们会不能忍受等待他人;如果没有耐心,当事情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时,或者别人犯错误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就会变得急躁、易怒。当有耐心的时候,你不会发牢骚、抱怨和指责,你会原谅自己,也会原谅别人,你能让这个世界成为善良和温柔的地方,让周围的人感到安全。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做一个有耐心的人,就要学会冷静、坚持。在幼儿排队的时候,往往最没有耐心,教师可以给予引导:“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有耐心,不推不挤,排得真整齐。”当幼儿搭积木失去耐心时,老师可以说:“别着急,我们再坚持一下,你看高楼就快搭好了,我们慢慢来。”
B.教师行为:
耐心,能够帮助你坚持做完你想做的事情。要培养幼儿的耐心,我们首先要让气氛平静下来,不浮躁。老师要平和、温柔地对待幼儿,并和他们一起坚持完成每件事情,设定目标,坚持下去,做到中途不放弃、不抱怨,直到目标完成。当小朋友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有耐心与他交谈。
1.个人情况分析:工作经验、教育经历、专业程度
2.个人优势
3.个人不足
4.个人本学期设定的目标:工作目标、学习目标
5.工作目标分解完成时间:按月写
6.学习目标分解完成时间:按月写
7.学期末,结合学期初计划对照写总结
8.总结: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9.总结: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10.优点与不足
11.对自己的期望
1.按物体名称、颜色、大小分类
2.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3.相同物配对
4.感知圆形、方形、三角形
5.感知多少、大小
6.按物取数
7.感知方位
8.感知白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