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听故事是属于潜课程,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让幼儿边玩边吸收知识,以无意识吸收学习为主,不强调当时掌握哪些知识。
教师提醒幼儿尽量小声说话和交流,教师在教室内不要大声说话,学会轻声细语地与幼儿交流,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听到,这样才能发挥素听故事的作用。
幼儿午睡时间,如果有睡不着的小朋友,老师可以利用素听故事,让幼儿安静躺好,听故事。
 
                        1.每月主题开展,提前通知家长。
2.家长协助幼儿搜集资料:图片、书籍、物品及协助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家长参与主题,与幼儿一起探索。
4.主题活动其中某环节,需要家长共同完成,一起染布,一起做饭,一起做实验等。
5.主题活动开展中,请家长到幼儿园,和幼儿一起参与一次探索活动。
6.主题进入后期,教师可邀请家长来园,观看幼儿主题活动成果。
7.主题活动结束前,全班幼儿根据主题探索学习到的各知识点,编排一台情景剧,表演给家长看。通过表演,让家长了解本主题活动幼儿掌握的知识点。
 
                        1.学会跑起来,我们不妨教会孩子遇到困难时候先奔跑,打消围观的好奇心,迅速逃离危险区域,越远越好,还要扔掉身上的书包、水壶等物品,如果有钱,也可以把钱扔在地上。建议父母一定要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锻炼身体。
2.要会躲避,如果孩子不能迅速逃离现场,那么就选择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比如商店、宾馆、饭店、民居等等,完全可以在危难之时找到身边的大人保护自己,因为没有人会眼睁睁看着无辜的孩子受伤而坐视不管。所以孩子的基本社交动力也是生活中需要培养的。
3.要冷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如果在室内遇到危险,千万不要哭,可以把门迅速反锁,然后找一个别人看不到的狭小的地方躲起来,让自己安静下来,因为你紧张,其实坏人比你还紧张,要保持警惕,注意周边的环境。
4.等待救援,如果你正在逃跑,那么就要迅速跑向警察寻求保护,如果正在躲藏,那么别慌乱,一定要听到警察处置好现场,确认周围都是警察、安全之后,再出来寻求帮助。
 
                         
                        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共同语言的结晶,也是古汉语运用的典范。它们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以及深奥的哲理,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幼儿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熏陶,在它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比较厚实的文化积淀,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的意识。汉语中包含“形”“音”“义”三个内容,一首古诗也同样包含这三个方面,那么我们在引导幼儿欣赏古诗时,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结合美术、音乐教育,使幼儿受到全方位的教育,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首先我们要让幼儿体会古诗中“形”之美,所谓的“形”是文字的写法,具体是指文字的形状;而诗之“形”,是指诗歌的结构。对幼儿来说,抽象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是不适宜的,我们在选择古诗词时,应尽量选取意象特征比较明显的诗歌。这样的意境可以通过形象的意象展现出来。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对这些意象有可能接触过。即使没有见过,我们对此的解释也会是轻而易举的。按理说,意境由三个元素组成:意象、空间和人的想象。但要加强幼儿的印象,使之记忆牢固,教师可以把这种诗中的事物作为美术课的题材通过绘画画下来,使那些美好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这样幼儿的兴趣会大增。也可以把这些意象让幼儿学着画下来,实际这样的课已经变成综合性的艺术课了,幼儿不但欣赏了古诗的意境之美,而且还饶有兴趣的学习了绘画,全方位教育的特点便显示了出来。
其次,古诗是文字示范的典范,用词造句确实是精雕细刻,非常典雅。里面的字词不但用意准确,而且讲究平仄,语言铿锵适合于朗读。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加强幼儿对古诗的印象。
方法有三:
(1)利用电子课件。古诗配上适当的音乐来朗诵。优美的音乐能够烘托诗歌的意境美,能渲染气氛,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朗读兴趣。还能引导幼儿对那种优美的境界产生想象,借此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2)许多古诗本身就是很好的歌词,可以直接谱上乐曲来吟唱,这时这些古诗就变成了优美的儿歌,幼儿的兴趣自然会增加。
(3)配合古诗接龙指读本,画面与文字同时出现,便于理解。
总之,引导幼儿学习古诗,要让幼儿比较好的理解掌握,必须下一番功夫,要开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故事采用不同的方法。除了以上几个措施以外,有些古诗有非常明显的形体意象,我们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出来,教师表演和幼儿表演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