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组教学通常指针对幼儿能力测评后划分的同能力小组教学及根据幼儿兴趣划分的同兴趣小组教学。
2.根据幼儿能力进行的小组教学,教师可分为能力有待提高组、进步组、提升组分别进行的三组教学。
3.有待提高组的幼儿相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属于能力偏差。学习兴趣不高,心智发展落后于本班大部分幼儿的,教师必须有耐心,有目的地指导,不急于求成,在于幼儿易于掌握,且能够理解、操作的基本上完成的内容。
4.进步组一般指中上、中等能力的幼儿,简单知识技能已经掌握,有待进一步发展的幼儿。
5.提升组一般指在班中各项能力较强的幼儿,已经掌握本年龄段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继续和其他幼儿一起学习,有“吃不饱”的感觉,或者已经没兴趣学那些他们认为简单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需要单独进行提升难度的教学,给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也就是上一个年龄段测评目标内容进行学习。
6.兴趣划分的小组教学一般可放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小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有目的、有准备地教学指导。幼儿自选小组,教师一次重点指导一组。比如美术、科学小实验、数学、表达、生活技能等小组学习。
立定跳远训练,可反映人体的爆发力。在测评时,儿童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跑线上后,脚不得踩线、过线,双脚原地起跳,尽可能往远处跳,不得垫步或连跳的动作。测量两次,记录最好成绩。以厘米为单位。
什么是善良:
善良是指温柔和有爱心,意味着你关心他人。善良还表现在你花时间照顾植物、动物等。也表现在对需要帮助的人表达爱心。
为什么要实践善良:
没有善良,在人和动物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没有人会伸出援助之手,每个人都必须要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了善良,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孤独、无助;没有了善良,会导致空气被破坏,会被污染,树木被砍伐。做一个善良的人,你就能体会到你和所有的世间万物都是紧密相连的。做一个善良的人,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善良需要从每一件小事中去引导,如:在募捐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小朋友,灾区的小朋友们,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们的家被大水冲走了,只能住在帐篷里,谁愿意帮助他们建新的家园?”对于班级中植物角的动植物,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去照顾它们:“小兔子都饿了,谁去帮帮它?”通过每一件小事,将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里。
B.教师行为:
善良是善待周围的人、植物和动物。要做到善良,就要注意什么时候、什么人、什么事需要关心,尽可能地去关爱他们。作为老师,要对幼儿做到关爱,比如:小朋友生病了,老师在护理的同时,要用抚摸、拥抱等肢体语言对幼儿表现出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