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多参与教研活动,做好笔记,不懂的可以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2.多参加一些幼儿园组织的培训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
3.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找到一些有利于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4.多听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园领导多听推门课,利于促进教师认真备课。并对所听的课做出积极的评价。
5. 听骨干教师课,年轻的教师有时间可以听园内骨干教师的课,课后教师间答疑解惑。
6.多拿示范课,让老师们都有机会上示范课,展示自己,在不断的展示活动中很快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
1.告知新教师,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思路体现,教案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对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活动设计、活动延伸、教学反思。
3.教案书写应规范、干净、整齐,反映着教师的工作态度与书写基本功,不可小视。应站在幼儿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目标描述清楚,语言简练。
1.看图认物书:一边看着图片,一边说出物体的名称,讲讲物体的用途,是很多低龄幼儿非常喜欢做的事物。图片具有丰富生动的视觉图像与活泼有趣的故事情节,不但可启发宝宝对美的领悟,还能培养宝宝在故事情节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因为好的图画故事书本身就有一大片的空白,可供宝宝从不同的角度自由想象,而且对宝宝的人际智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说童谣:带有韵律的儿歌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比较有趣的语言启蒙方式,边说边用手做简单的动作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使宝宝从具体的图像中理解事物,从而跨入一个更宽广的领域。
3.考虑主题:幼儿喜欢哪方面的内容,就为他挑选那些同类的书,或者是他喜欢的系列图书,进行个性化的讲说。除了能够表达故事内容外,还边讲边进行各类角色的声音、情绪模仿和表演。这对幼儿的记忆、逻辑、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4.联系现实:把书中的内容和现实联系起来,如果幼儿在看到河边的小蝌蚪游来游去,可以问问幼儿:“它们是小蝌蚪吗?它们是不是正在找妈妈?”这样做可以引起回忆。把讲故事的同时转化成您与幼儿之间的一种互动,不但有助幼儿的专注力及说话能力的培养,也能为师生情感加温。
5.利用计算机:用计算机把之前给幼儿讲过的故事利用一些简单的儿童软件或绘画软件将故事进行回放,可以使幼儿更加明白故事的意思,同时加深对故事的印象。
1.获得一些简单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知识:感知集合及元素、认识10以内数和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简单的几何形体、常用量、空间、时间等。
技能:对应、计数、简单加减、自然测量。
2.发展学前幼儿的思维能力
智力包括: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的核心部分。
A.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充分依靠幼儿具体形象思维。
C.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敏捷性指:反应速度的快、慢。
灵活性指:从不同方向思考问题。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A.内容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B. 能引起积极思维的活动形式和方法。
C.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和新颖的教学形式。
D.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E.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