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善良:
善良是指温柔和有爱心,意味着你关心他人。善良还表现在你花时间照顾植物、动物等。也表现在对需要帮助的人表达爱心。
为什么要实践善良:
没有善良,在人和动物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没有人会伸出援助之手,每个人都必须要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了善良,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孤独、无助;没有了善良,会导致空气被破坏,会被污染,树木被砍伐。做一个善良的人,你就能体会到你和所有的世间万物都是紧密相连的。做一个善良的人,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善良需要从每一件小事中去引导,如:在募捐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小朋友,灾区的小朋友们,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们的家被大水冲走了,只能住在帐篷里,谁愿意帮助他们建新的家园?”对于班级中植物角的动植物,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去照顾它们:“小兔子都饿了,谁去帮帮它?”通过每一件小事,将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里。
B.教师行为:
善良是善待周围的人、植物和动物。要做到善良,就要注意什么时候、什么人、什么事需要关心,尽可能地去关爱他们。作为老师,要对幼儿做到关爱,比如:小朋友生病了,老师在护理的同时,要用抚摸、拥抱等肢体语言对幼儿表现出关爱。
什么是平和:
平和是一种内在的平静,是一种安静的方式。可以使你温和地、平静地审视事物,然后理解它。平和就是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当你认识到所有人都是人类大家庭一分子时,就会获得平和的心态。
为什么要实践平和:
拥有平和的心就会免于烦恼和忧伤。没有平和之心,就会想要控制所有人和事。平和使我们免于暴力、偏见和不公,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平和,我们所接触的人就能感到被爱、尊重和公正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就会被看成一种能带来好处的优势,而不是斗争的理由。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教师在渗透平和美德时,注意语言要温和、友善。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直呼长辈姓名,不对他人恶语中伤,即使在非常生气的时候,也要尽量保持温和的语气。当他人有过错时,要和善地指出,不使用攻击性语言。
B.教师行为:
生活、工作中,教师要做到为人随和、温婉,用微笑面对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当遇到困难和阻碍时,要学会思考,不暴躁。努力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善待周围人,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平和、安全的精神环境。
1.照片形式记录,助教老师负责拍摄
2.视频记录,主教、助教均可进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