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奇好问、喜欢探究是孩子的特点。孩子对生活和事物的探究成了幼儿学习科学、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半日活动围绕主题,追求探索性、操作性的动态性。
1.从环境的隐性铺垫——活动环节的细节安排——教学活动的选择,都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和发现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探究。
2.晨间的区域活动、餐前谈话都是从幼儿身边入手,激发幼儿探索的热情。
3.将主题贯穿于半日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4.半日活动的价值在于教师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是否有利于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发放详细活动过程,让家长了解半日活动的流程。
6.在半日开放的活动中,加入家长参与部分,让家长感受主题活动的乐趣。
1.教师先接受大分子培训,里面有关于课程实施的方法。
2.教师结合万问万答,找与之相关的答案。
3.教学主任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
4.教研活动可开展研讨。
5.业务学习可找相关文章学习。
6.积极参与来京骨干教师培训。
什么是礼貌:
礼貌就是懂礼节,言行得体,替他人着想,举止文雅。与人相处,使别人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被关怀、被尊重的。礼貌是为了给他人一个好印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不仅仅是初次见面的人要有礼貌,对于朋友、亲人也要做到有礼貌。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候,要说:“请……”;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在别人说话时不打断别人,也是一种礼貌。对父母、长辈、教师也要有礼貌,这表示对他们尊重。
为什么要实践礼貌:
对人礼貌会让人们感到被尊重和认可,对方下次会愿意帮助你。礼貌就像一块磁铁,它会使你具有吸引力。不讲礼貌的人,会给人冷漠、疏远的感觉,人们会远离这样的人。
指导建议:
第一、利用环境创设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第二、利用榜样示范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第三、利用生活学习经验让幼儿感知文明礼貌教育。
第四、通过故事、儿歌等,萌发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意识。
第五、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第六、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巩固文明礼貌习惯。
教师语言:
礼貌用语是贯穿一日生活的。清晨时,要主动问幼儿及同事“早上好!”;离园时要主动与幼儿及同事“再见!”;请幼儿或他人帮忙时应说:“请您帮助我做……可以吗?”当得到他人的帮助后,要及时说“谢谢!”当小朋友使用礼貌用语或礼貌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样会帮助幼儿养成礼貌的美德。
教师行为:
鞠躬、握手、双手接送物品、为他开门等等,都是教师应当做到的礼貌行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保持微笑、点头致意都是教师应该做到的。用礼貌的行为带动幼儿是培养幼儿懂礼貌的最好手段。
帮助就是帮别人完成他做不到的事情或者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帮助并不是去做别人想让你做的事情,而是主动去承担和完成的事情。帮助就是给予他人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
为什么要实践帮助:
人们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者完成工作。很多事情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实现目标,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就不会合作。人们经常需要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你乐于助人,你们就会相互关心,彼此信任,建立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使工作完成得更加顺利。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教师用语言进行引导时,要注意区分两类幼儿:一类是被动帮助的,另一类是主动帮助的。对于主动帮助他人的幼儿要及时给予肯定,如“你真是一个爱帮助他人的好孩子,老师都应当向你学习。”
B.教师行为:
需要教师以榜样的作用引导幼儿。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经常主动地对幼儿说:“你需要我的帮助吗?”幼儿自然也会学会这句话“你需要我的帮助吗?”并以行动去帮助他人。
在正常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每月幼儿园安排的户外教学、庆典活动等工作,造成一日流程中安排的月计划与周计划内容没时间实施,这就要看班级主教是否清楚哪些课程是没完成的,可在其他时间补课完成。如幼儿园活动较多,自己安排的课程中又无法补课,那就把一学期中落下的课程利用上学期的一、二月份补课,下学期的七、八月份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