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关注并了解祖辈家长侧重注重幼儿在园的哪一方面,在了解后,可以通过入园与离园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侧重关注的一方面。老年人喜欢被尊重,一句亲切的称呼,礼貌的态度,都可以和老年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因此要注重日常感情的交流和维护。
1.了解孩子咬人的原因,告知家长孩子咬人的实际情况
2.安抚孩子的情绪,安抚家长的情绪,不要激怒家长
3.教师对家长态度诚恳,表态以后照顾好孩子,取得家长的信任
4.日常中建立良好的家长关系,让家长对教师各项工作都表示赞赏
5.不和家长形成对立面,以同理心与家长沟通
1.帮助孩子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情绪,比如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教孩子学会说不想别人打扰他,想自己待一会儿,给孩子一个独处的空间。
2.鼓励孩子独立做事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日积月累的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才能有能力对父母或他人的行为做出接受与拒绝的判断。
3.帮助孩子学会做些心理疏导,促使孩子下决心开口,如“我认为应该拒绝她的要求”、“没有关系,解释一下,她一定会理解的”等。
4.让孩子直接说出理由、自己不愿意答应别人时,可以直接向对方陈述拒绝对方的客观理由,通常这些状况是对方也能认同的。
从孩子的体验和感受入手跟家长沟通,提示家长关注园所发布的配合事项
在早送或者晚接时与家长当面沟通:比如xx妈妈您好,昨天放学时跟您聊的,给宝贝今天穿蓝色正装,宝贝今天来园时没有穿,其他小朋友都穿了,他失落了好长时间呢,我安抚了宝贝好久,他的情绪才有所好转。我想着您可能回家忙着给宝贝做饭忘记了,是这样吗?
1.温和而坚定,不论是控制型的父母还是骄纵型的父母,通常他们的反应都是被动的反应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反应,和善而坚定的父母面对问题寻求的是解决方案,首先是从自身去改变,并且引导孩子去思考,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不完美,鼓励孩子反复去尝试,能够认识并且改变自己的行为。
2.坚持到底,让孩子学会倾听并学会合作,比如有些孩子总是缠着妈妈,针对这种情况,下次妈妈再接电话的时候,就要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我打电话的时候你不要打扰,这个时间你可以去做其他事情,等我打完电话你再来找我。”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形成倾听和合作的习惯。
3.从错误中学习来替代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粥或者水洒在地上,这时候我们要说,我们一起把它清理干净吧;再如孩子对小猫小狗有粗暴行为,家长可以把小猫小狗暂时拿开,并对孩子说,等你学会如何跟小猫小狗相处,再跟他们玩。
4.不是给孩子提要求,而是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纠正孩子的行为时先建立共情联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
5.把错误作为最好的学习机会,强调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坚持不羞辱、不责备,不给孩子带来耻辱或痛苦,鼓励孩子来共同面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尊重孩子的选择。
6.多做少说,如果妈妈能够少说多做就尽量少说,生活中75%的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父母大喊大叫、唠叨说教、命令、威胁、恳求都是不尊重的方式,比如在开车的时候家长经常会说“安全带系好了吗”,换成“请系好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