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可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上,老师对于每次课程要提前备课。
2.对于了解性的课程知识可以集体上课。
3.草木类知识,可以在户外活动,散步时等时间带幼儿直接实物观察。
4.可分几次完成。有些知识点一带而过,幼儿感兴趣的知识点重点探索和观察。
1.家长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家是幼儿的生命的摇篮,是幼儿最温暖、自由、快乐的港湾,因此家长对培养幼儿的口语有很大的影响。
2.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口语能力的培养
幼儿入园后,为了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良好环境。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和幼儿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能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能乐意把自己的疑问说给老师听,而老师也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与回答,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对幼儿说的话必须是清晰易懂、精确的、连贯的和规范的,为了使幼儿掌握更多口语词汇,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及课外活动,这样可以为幼儿提供“演讲的舞台”,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处,教师要对某些发音不准的幼儿及时加以纠正,要大力培养幼儿有关听讲的能力和习惯。另外,在幼儿语音上,语音不清和口吃是一些病理状态,应特别加以注意,适当给予关怀、处理和治疗。
第二、采用有效地语言训练方法,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对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应做到设问恰当,要尽量少用直接提问,如“这幅画上有几个人”,避免幼儿用“三个人”之类的简短的说来话语来回答,对幼儿的提问应该是发散性的,具有启发性的。比如教师在讲“小兔乖乖”的故事时,教师应该避免提出“兔妈妈有几个孩子”这样的提问,而应问“三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兔妈妈出门时是怎样说的”? 这样幼儿在回答时就会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恰当的设问。前苏联的阿瓦涅索娃指出“发展连贯语言,是教儿童本族语言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需要,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很重要。语言能力的掌握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是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让这些语言能力在教学中得到良好的训练呢?
第三、创设语言交流环境,让幼儿的口语能力在交往中得到发展。
陈鹤琴曾说过“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也就是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可以使幼儿口语能力在游戏和交往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例如,在角色活动中,幼儿可以用角色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情,特别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扮演妈妈角色的幼儿,会尽力模仿妈妈温柔的语调说话,会体贴地照顾孩子,还会友好地与周围人交往,这样幼儿的口语能力就会在游戏中自然地得到了实际的锻炼和运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进行观察,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进行指导。
精心设计活动,使语言技能训练贯穿活动之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先想到如何让幼儿的语言技能得到综合训练和发展。首先,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注重幼儿用图画表达思想和意愿的能力。图书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工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用绘画表达意思会比用文字表达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幼儿多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以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及手口并用的能力。
为幼儿提供手口并用的机会,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陈鹤琴曾说过“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如在《酸甜苦辣》的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品尝事先做好准备的食品,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观察各种人表情的变化进行表述,接着再让幼儿用各种颜色在纸上画出不同的味道的感觉。通过尝、看、讲话等活动,能使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效地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第五、注重日常谈话,加强个别指导。
第六、图书角的妙用。
第七、将语言教育渗透于其他各个领域教育活动之中。
1.体适能是一些培训机构推出的一项体能课程,而幼儿园健康领域发展目标已经可以满足幼儿体能发展与训练,无需增加过多的体适能活动。
2.如果幼儿园也想做体适能课程,建议采用外聘体育教师每周给各班轮流上课的模式进行。
3.教师本身对体适能有兴趣,且能完成一些系列训练,可适当带领幼儿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训练,如:耐力训练、弹跳力训练、爆发力训练等。
4.由于体适能课程比幼儿园体能课程有难度,不建议没经验教师带幼儿训练。
1.测评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察测评,一种是实操测评。
2.对于实操测评,首先老师要明确测评目标,以及测评要求。提前准备好测评材料与测评练习单,可采取一对一测评,也可实行小组测评。
3.观察测评是教师了解测评内容后,有目的的对班级幼儿进行的观察,每周一个目标,对完成目的的给予通过,未完成的给予有目的的指导。
4.测评不要求每名幼儿每一项都必须通过,测评的目的就是了解幼儿发展水平与发展状态,教师不要刻意都填写上可达成,而是要实事求是,通过测评结果,给予幼儿针对性的指导。
5.测评班级两名教师各负责4项。
1.能跟随伴奏带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六度范围内的五声音调歌曲。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基本合拍并做动作。
3.演唱时能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绪。
4.会独立表演唱一首短小的歌曲。
5.能跟随伴奏自然开始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