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课程一般是在加餐后,午餐、晚餐前这些过渡环节进行。
2.微课程内容涵盖:识字、阅读、诵读、.故事、谈话、讨论、名画欣赏、名曲欣赏等。
3.微课程不需要教师准备太多教具,只需要利用短的时间加强对幼儿某项技能或知识的渗透与强化。
4.微课程不宜时间过长,10~15分钟之内完成。
1.测评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察测评,一种是实操测评。
2.对于实操测评,首先老师要明确测评目标,以及测评要求。提前准备好测评材料与测评练习单,可采取一对一测评,也可实行小组测评。
3.观察测评是教师了解测评内容后,有目的的对班级幼儿进行的观察,每周一个目标,对完成目的的给予通过,未完成的给予有目的的指导。
4.测评不要求每名幼儿每一项都必须通过,测评的目的就是了解幼儿发展水平与发展状态,教师不要刻意都填写上可达成,而是要实事求是,通过测评结果,给予幼儿针对性的指导。
5.测评班级两名教师各负责4项。
什么是同情:
同情是心灵的一种品质。有同情心就是对人充满怜悯和谅解,即使受到伤害也会原谅他,对人同情,愿意抹去他人的错误和伤害,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情也意味着你能感受那些正遭受苦难的人的感受,愿意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同情是一种祝福,当你同情他人的时候就是在赠予他温情。
为什么要实践同情:
没有同情,这个世界将变得残酷和残忍。人人都会犯错,没有同情,我们就会因每一个错误而受到惩罚。即使这个错误只是个意外并不是故意做的。当我们对人充满同情时,也会因此受惠。我们应主动彼此关爱,不要等到别人争取的时候才显出爱心和善意。同情可以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这会让我们彼此都感到安全。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同情让我们关心他人,关心那些身处困境,甚至犯错误的人。同情可以是分享他人的痛苦,但你不是有意去伤害别人时可以这样说:“我们大家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很理解你刚才的心情,你向同伴道歉就可以了。”
B.教师行为:
教师表示同情时可以是倾听。当你的孩子或者同事需要倾诉时,我们的倾听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的。做到同情,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周围的人。别人遇到困难时尽我们的所能去帮助别人。
托班幼儿年龄小,有些测评未必按照要求去做,因此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是:
1.沿直线走训练,教师日常带幼儿,排队,一个跟着一个走,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跟走。能做到跟走的孩子就可以在操场上划好的直线上练习走,对不能按照要求做的幼儿,暂时可先不测评,等情绪稳定了在进行。
2.对托班幼儿进行爬的测评时,最好教师准备好地垫,让幼儿从一端爬向另一端,采用游戏的方式,一边为起点,另一边为终点,在终点处,放一个篮子,起点处测评爬的幼儿给一个毛绒玩具,让幼儿爬过去送到篮子里。
3.跳的训练有两种:一种是从楼梯台阶跳下,一种是跳障碍物,幼儿跳的测评与训练需要两名教师做好保护,先教师示范,后幼儿模仿,看幼儿是否完成。
4.托班幼儿测评项不多,教师按照二周一项为测评和训练安排。
 
1.专人专用,主教负责领取与保管。
2.爱惜,不损坏,不故意破坏。
3.播放音乐、故事声音要保证全班幼儿听得见。
4.播放声音不能过大到外班级都可听得见。
5.每天提前充好电。
6.遗失与损坏及时报修或更换。
7.不定期更新教学PAD新内容。
8.每周备课及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