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体知觉是认识数量的第一个途径,是一种无需社会传递的技术。幼儿数概念发生从“自辩数”开始(整体多与少)再发展到认数能力(元素与数的对应),幼儿掌握10以内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识发展过程。
从亲自摆弄、触摸、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经过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渐进过程,能说出总数标志着最初的数抽象成分。再发展到察觉“数”的多一少一,数的守恒、数的互补、数的互逆等。逐步提高幼儿思维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1.教师根据PAD上提供的教师用书及幼儿学习内容提前进行熟悉和备课。
2.PAD每天下班前充电。不要出现第二天使用时无电情况。
3.PAD在使用中经常检查,如出现需要更新与下载资源,教师尽快完成。
4.PAD从幼儿入园开始就使用,到幼儿放学,一天中使用次数很多,如:入园音乐、进餐音乐、素听故事、世界名曲欣赏、名画欣赏、手工折纸、午睡音乐、起床音乐、电子课件、离园音乐等。
5.教学PAD打不开或使用中出问题及时联系服务支持中心或TI部门给予解决。
幼儿园教育中始终把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有时会出现自己做错了事情却不承认的现象,还习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往往就会简单的一句“不是我”,推卸一切责任。问题的关键就是孩子没有树立良好的责任心,缺乏承担任务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我们能够努力做到从小事做起,给孩子信心,以及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责任的任务的责任感,那你就给孩子一个成功的开始。作为老师,就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向孩子灌输责任重于泰山,敢于负责是人的一种优秀品质的思想,进而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感知,体验,去收获。
儿歌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还能让孩子增长见识、发展想象力、陶冶情操。以下是几个教孩子学儿歌的技巧:
1.首先内容要和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不同的地域的文化是不同的,选择孩子能理解的、感兴趣的题材。在不同的时节教孩子学不同的儿歌,儿歌具有主题明确、语言浅显、节奏明显、容易唱、方便记忆等特点。
2.结合动作,一些儿歌是以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作为主要内容的,比如《小手帕》,在教孩子学的时候就可以拿块手帕并结合动作表演给孩子看,让孩子边看边学边记忆。
3.有的儿歌故事性强,可以给孩子详细地讲解故事内容,孩子理解了,才有兴趣学。
4.现在有许多好的儿歌被收集成册,可以买这方面的书籍,教孩子的时候,最好能配上些简单的音乐,哼给孩子听,吸引孩子学唱的兴趣。除了配上音乐,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配有插图的儿歌书籍,看着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图片,孩子学习的兴趣怎么会不增加呢。另外,一些关于儿歌的音像制品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5.平时也可在课间等待时,组织已经准备好的幼儿来复习学过的儿歌,合理利用过滤等待时间。
6.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编排一些简单的民间拍手游戏,在玩中学,复习以往学过的儿歌。
7.随时年龄增长,幼儿发音逐渐清晰,儿歌转向了绕口令,对幼儿语言发音训练有好处,教师带领幼儿多说,多练习,如果幼儿出现说绕口令时发音不正确,或者嘴绕不过来,就需要放慢速度,多次练习,幼儿熟悉后,在加快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