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主题教研首先要确定教研课题,大家把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急于解决的,大家感觉到困惑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出具有共性的和比较典型的问题。必须是老师自己的,真实的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可以解决并且具有一定的价值。
2.每一位老师都要根据问题学习有关知识,查阅资料,在教研中每个老师都能参与同时也都有所收获,为下一步研讨做准备。
3.每一次研讨出来的方法都要进行课堂实践,按照大家研讨的方法去做,才能知道研讨的效果如何,并且能通过实践对研讨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
4.实践完后及时进行总结,为下一步实验发现问题预想解决措施。
托小班:与人交往刚刚开始,具有随机性,处于不稳定期,懵懂的浑浊期。
中班:认知能力逐步发展,与人交往相对增多,也开始稳定,交往对象上有明显的指向性,更加多元化,对消极的社会行为更加敏感,处于鲜明的分化期。
大班:与人交往的已经完全分化,逐步进入稳定器。
序数:是用自然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
教学要求:
中班:
1.理解序数含义,能用序数词表示10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
2.会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教学方法:
1.集中分段教学法(先学5以内,再学10以内序数)。
2.运用直观教具向幼儿讲清序数含义:(小动物的家,排队……)。
3.教幼儿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序数:(第一、第二……)。
4.向幼儿明确序数的方向:(排在左边的第二个是谁?……)。
5.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进行练习。
1.晨间接待环节(7:00~8:00)
2.幼儿晨间活动(7:30~7:50)
3.幼儿早餐环节(8:00~8:30)
4.幼儿区域活动与潜课程时间(8:30~9:15)
5.教师测评与个别指导、小组教学(8:30~9:15)
6.座圈时间(9:15~9:30)
7.上午加餐环节(9:30~9:45)
8.上午微课程时间(9:45~10:00)
9.上午户外活动时间(10:00~11:00)
10.午餐前微课程时间(11:00~11:30)
11.午餐时间(11:30~12:00)
12.餐后散步(12:00~12:15)
13.午休时间(12:15~13:00或14:00)
14.下午加餐时间(14:00~14:30)
15.下午主课程时间(14:00~15:00)
16.下午特色课程时间(14:00~16:30)
17.下午户外活动时间(15:00~16:00)
18.晚餐前微课程时间(16:00~16:30)
19.晚餐时间(16:30~17:00)
20.离园时间(17:00~18:00)
21.课外课时间(17: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