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专人专用,主教负责领取与保管。
2.爱惜,不损坏,不故意破坏。
3.播放音乐、故事声音要保证全班幼儿听得见。
4.播放声音不能过大到外班级都可听得见。
5.每天提前充好电。
6.遗失与损坏及时报修或更换。
7.不定期更新教学PAD新内容。
8.每周备课及时使用。
1.音乐游戏,顾名思义少不了游戏的成分,前提是在音乐的伴奏中完成的游戏,而游戏的特点是具备娱乐性、竞争性。因此教师在编排音乐游戏时要考虑到这两点:音乐+游戏=有互动的娱乐
2.音乐选择要选歌词有游戏趣味的:比如:“找朋友”,“丢手绢”这样久经不衰的音乐游戏,也可以选择现代新编的一个歌曲做为音乐游戏,比如:“小跳蛙”、“画蝴蝶”等音乐。
3.音乐选好后,教师编游戏动作与音乐游戏玩法。
4.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编排动作与讨论游戏音乐玩法。
5.音乐游戏编排要考虑动作简单,在音乐的配合下能两人以上的互动,一个人做动作不能称之为游戏,游戏一定是2个以上的人互动起来,才能玩起来,才有意思。
6.同一个音乐,可变换游戏玩法、游戏动作、可反复多次跟音乐互动。
1.测评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察测评,一种是实操测评。
2.对于实操测评,首先老师要明确测评目标,以及测评要求。提前准备好测评材料与测评练习单,可采取一对一测评,也可实行小组测评。
3.观察测评是教师了解测评内容后,有目的的对班级幼儿进行的观察,每周一个目标,对完成目的的给予通过,未完成的给予有目的的指导。
4.测评不要求每名幼儿每一项都必须通过,测评的目的就是了解幼儿发展水平与发展状态,教师不要刻意都填写上可达成,而是要实事求是,通过测评结果,给予幼儿针对性的指导。
5.测评班级两名教师各负责4项。
1.学习句式的意义
句式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个特定语调的语言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根据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言语发展,除表现在能正确发音,具有一定的词汇外,还表现于语法结构的掌握,学会组词成句的规律。幼儿在与人们不断交往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型,以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学习句式的目的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练习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单中句式类型:简单句式(我要......,我自己……)、关联复句句式(如果……就……,不仅……还……)
3.句式的教学方法
(1)讲述法
在进行句式的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幼儿先观察练习单中图片,并给幼儿举例:
如:像……一样……
天空像大海一样蓝。
云朵像棉花一样白。
让幼儿感知如何运用此句式,先看图完成句式,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脱离图片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幼儿大量练习运用要求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还可以让幼儿分两组比赛,看看哪组说的准确,便有奖励,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游戏法,提高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利用游戏让幼儿练习说话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说悄悄话
教师可在每组第一个幼儿耳边轻轻说一句悄悄话:“今天天气真好呀,蓝蓝的天空飘着白白的云。”叫幼儿一个接一个在耳边把这句话复述出来,每组最后一个幼儿听清后大声说一遍,由幼儿进行评价。可反复轮换传递不同内容和句式的话来练习。还可增加趣味性和难度,也可让幼儿先说一句悄悄话,由老师来传递,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训练了要学习的句式,还训练了幼儿说完整话,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至于“悄悄话”语句的长短,可根据幼儿的年龄、说话能力的强弱而定,逐渐加深难度。
游戏:果子熟了
小象来到果园,发现了一个苹果,于是说了一句话,看小朋友谁能猜出小象的话,请幼儿积极动脑说一句话:一个大苹果、一个又圆又大的苹果、这苹果真大、我把它摘下来、用鼻子卷下来…...锻炼幼儿说一句话的能力,还可用规定的句式来说,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游戏:小兔拍照
请幼儿做摄影师,给小兔打电话,告诉“小兔”自己的名字,和打电话时注意事项,训练规定的句式:小兔,我是××;小兔,我叫××;小兔,我要xxx……,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日常生活练习
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将句式练习贯穿于一日生活当中,不仅要让幼儿掌握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如午睡时:我自己……,我可以自己脱衣服;我可以自己穿鞋子……让幼儿运用此句式大量练习。
1.尽量使用比较形象的比喻,比如区分四分音符和八音音符,可以把符尾比如成小尾巴。
2.创设情境,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枯燥的乐理。或者把乐理知识形象化,使其形式新颖,引起兴趣。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把乐理编成顺口溜或者歌曲进行阅读或者练唱。
4.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
学龄前的孩子,对于漂亮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有着特别的喜好。彩色的书页、卡通图案远比那些布满了文字的纸张更能吸引他们。所以,可以选择有漂亮图案和鲜艳色彩的教材,让孩子喜欢并且愿意学习,这样就实现了学习的第一步。
5.采用联想式讲解方式。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并且将听到的故事联想起来。比如,可以把高音谱号想象成盘起身体的蜗牛,把低音谱号想象成耳朵,八分音符则可以想象成一只拖着大尾巴的松鼠。这样,孩子们就更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了。并且,这样的方式也可大大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想象力。
6.注意学习的循序渐进。
有的家长会问 “孩子会演奏某一个曲子了是不是就不用学习乐理知识了?”当然不是,某些机构的器乐老师教授的音乐基础知识往往针对某一首曲子,这样的学习容易缺少连贯性,不够系统。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由于他们不善于自学和总结归纳,往往是学点儿忘点儿。而我们的课程能够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地指出,老师由浅入深地逐步讲解乐理知识,让孩子更加轻松的学习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