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乐分为有音高和无音高两种类型,有音高的器乐幼儿园很少触及,京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小提琴等有音高的器乐学习。
一般幼儿园常用无音高器乐学习,无音高器乐分四类:
1.木制类:木鱼、响板等
2.金属类:三角铁、碰钟等
3.皮革类:大鼓、铃鼓、手鼓等
4.散响类:沙锤、手铃等
想要幼儿能感受出无音高不同乐器的特点,就需要让幼儿经常使用这些乐器,感受它们不同的音质与效果。
“听”是幼儿进行音乐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实践证明,“倾听”是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必要前提。引导幼儿将听到的音响效果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与乐器的音色之间引发联想,发现各种声音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等变化,培养幼儿对乐器的兴趣。
2~3岁幼儿,动作发育渐渐成熟。
2岁半的幼儿基本掌握走、跑、跳、爬、翻滚、攀登等一些复杂的动作,还会单脚站,单脚跳1~2下,会两脚交替一步一步上楼梯,会骑小三轮车,能从25CM高度往下跳。
3岁的幼儿已经能较好的控制身体的平衡,会跳跃、会单脚连续跳、双脚交替上楼梯、会跳远、攀爬、动作较之前灵活了许多。
1.引导幼儿愉快、安静地进餐,养成不挑食、不撒饭的良好习惯,主动饮水。
2.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巩固正确的盥洗习惯,逐步学会自理大小便。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将脱下的衣服整理好,放在指定的地方,并通过主动探索,学会整理床铺。
4.随时关注并引导幼儿学会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知道保护嗓子,不大声喊叫。
5.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站姿及阅读姿势。
6.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维护环境的整洁,不乱扔废弃物品,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
7.鼓励幼儿积极配合成人接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主题教研首先要确定教研课题,大家把平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急于解决的,大家感觉到困惑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出具有共性的和比较典型的问题。必须是老师自己的,真实的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可以解决并且具有一定的价值。
2.每一位老师都要根据问题学习有关知识,查阅资料,在教研中每个老师都能参与同时也都有所收获,为下一步研讨做准备。
3.每一次研讨出来的方法都要进行课堂实践,按照大家研讨的方法去做,才能知道研讨的效果如何,并且能通过实践对研讨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
4.实践完后及时进行总结,为下一步实验发现问题预想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