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中提供了每月成语的故事原形,教师须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变成通俗易懂、幼儿容易接受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并给幼儿大量列举生活中可运用此成语的案例,以便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成语学习的兴趣。
1.语言活动
针对幼儿创造性品质发展目标,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相应的成语,运用儿歌、故事(成语故事动画片、故事讲述、阅读、表演)等形式提供给幼儿,帮助幼儿理解意思。
如:培养幼儿专注性的《专心致志》;培养幼儿做事要有坚持性的《铁杵磨针》;培养幼儿“诚实”品质的成语《滥竽充数》等。
在活动过程中不单单采用教师引导幼儿学的方式,还可采用幼儿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方式,以及以大带小的班级交流活动,使幼儿掌握学习的方法,拓宽学习的思路,激发学习的兴趣。
2.艺术活动
(1)漫画成语欣赏
教师可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线条,创造性地表现出故事内容,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教师不仅能看到他们所掌握的成语故事,还能感受到他们富有创意的运用线条的方法和大胆表现故事内容的想法。
(2)美术制作
让幼儿在石头制作、泥塑、沙画等的过程中,跟成语相结合。
例:幼儿可用石头、陶泥、沙子等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成语故事,如:幼儿把一个圆形的石头和三角形的石头连起来能变成一只小鸟,两只小鸟在一起,就是一箭双雕;幼儿根据石头有点像青蛙的外型特征,将其变一个井底之蛙等等。
3.体育、游戏活动
在各种体育运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成语。如:在拔河比赛中,让幼儿体会“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同时培养了幼儿团结协作能力。
体育活动之后幼儿满头大汗,身上、背上都是汗,可让幼儿形象体会“汗流浃背”等。
4.亲子活动
家长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开展成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可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热情,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建立起家长、幼儿、教师学习的共同体。从而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课程,与课程同行。
如:可让家长为幼儿准备《成语故事》书,有时间时跟幼儿一起读成语故事,教师可在班内设立“妈妈教我学成语,我教同伴学成语”、“成语小剧场”等区域。孩子们将在家学的成语画下来,带到班级贴在活动区中,向小朋友们介绍自己新学到的成语。
1.让幼儿了解做饭的过程,体验做饭的快乐。
2.通过美厨体验,让幼儿理解做饭菜的辛苦。
3.通过美厨体验,让幼儿学会珍惜粮食。
4.通过美厨体验,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5.美厨体验能让幼儿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
6.通过美厨体验,渗透食育。
1.提前备课:教师一定要提前把课准备好。
准备教案;
准备音乐;
准备播放音乐的电器(U盘)、PAD、音响等;
准备教师教具、准备幼儿操作器乐、道具、材料等;
准备好音乐游戏、音乐律动、音乐欣赏等音乐内容与提前准备好动作与玩法等。
1.课程实施中,教师精神饱满,以“玩”音乐的态度,来上音乐课,在课程中,尽量调动幼儿自主创编能力,多给幼儿展示的机会。
2.课程实施中,多变换音乐、多动用教具、玩具、器乐等材料丰富课题内容。
3.课程中教师要有语言引导,动作示范。但时间不易多长。多给幼儿机会。
4.课程结束后,让幼儿感觉意犹未尽,说明这节课很成功。
1.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如九月的“我升班啦”,秋季“十二月的圣诞节”等,通过幼儿参与动手了解相应知识,图文并茂,与老师的枯燥讲解相对,效果要加倍,幼儿想象力无穷,在确定题目前可以与幼儿商讨可以做哪些内容,孩子会带给你不同的创意。
2.大小环境有机结合,例如美工区的小黑板,把幼儿的作品展示上去,让幼儿得到充分认可,教学活动后,例如绘本,可以让幼儿画一下绘本的哪一个场景记忆深刻,学到了什么,符合我们的教育内容,又可激发幼儿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