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学期开学初,幼儿园教学主任先将幼儿园各功能教室使用安排制定出来,各班级在拿到功能教室安排课表后,根据本班年龄段的一日流程设置本班的一日流程,教学主任审核无误后,即可实施本班的一日流程。
1.活动材料灵活多变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游戏中,体育活动是幼儿最为喜欢的运动,儿童游戏的玩具,都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之中,是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如:水、沙、石、泥、废油漆桶等。这些材料物美价廉,许多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式,不具体代表某一物体,儿童在游戏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地将材料加以创造想象。如:把一小截残缺的木头当小手枪,玩打枪游戏;用破布、铜钱作成“毽子”踢;用块残瓦片“跳瓦房”等。有一些儿童游戏本身不需要玩具,如:“顶腿”、“单腿蹦”、“捉迷藏”、“背人”、“木偶人”等,都是利用儿童的肢体徒手进行的。儿童游戏随地可寻的玩具材料,既能节省财力,又能使儿童感到其乐无穷,既满足了儿童娱乐的需求,也促进了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这是利用现代成型玩具进行游戏所不能替代的。
2.“活动程序化”与“重视幼儿表现”
应该明确的是,幼儿的表现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是依据幼儿的表现来调控活动进展情况的,“活动程序化”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案例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把各环节所用的时间定了下来,在活动中不时地看手表以调整活动节奏。由此可见,教师调整活动的依据并非幼儿的表现,而是自身的需要。如有五个幼儿一直在逃避走平衡木,教师一直未予关注,更不要说去探究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又如有一个女孩发现了新玩法,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却视而不见。由于教师的忽略,很多幼儿在活动中因缺乏及时的反馈、肯定及关注而降低了对活动的兴趣。
3. 游戏情境中主动探索,让幼儿充分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情节有趣,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的兴趣和愿望。所以,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时,我们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富于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 “活”起来,使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
4. “指导动作练习”与“关怀幼儿情感”
在幼儿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将关注点放在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上,比较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但是,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兴趣。当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时,教师会及时给予肯定;当幼儿在活动中有所进步时,教师会及时表扬:当幼儿有所畏惧时,教师会及时给予鼓励及引导。比如在走平衡木时,当男孩拿着一串灯笼在平衡木前犹豫时,教师不仅没有察觉他的害怕情绪并给予引导,反而催促他,并在小男孩慢慢地走上平衡木后,不断地以“抬头,看着前面,不要弯腰……”等语言加以指导。其实男孩此刻最需要的不是教师对自己动作的指导,而是教师对自己焦虑情绪的察觉、关注,并得到安慰及支持,从而排解紧张的情绪,勇敢地在平衡木上练习。
5. 体育游戏应重视情感和环境的教育潜移性
体育游戏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它能把幼儿难以理解的动作变成具体的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开展活动并达到锻炼和增强体质的目的。我们要树立体育游戏是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观念。
1.选孩子“爱看”的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
2.选择阅读时间,看书时间30分钟之内为宜。
3.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光线好,坐姿端正。
4.家庭中亲子共读,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5.阅读前共同制定阅读规则。
6.不要形成依赖成人陪伴,慢慢学会自己安静的阅读。
7.帮助幼儿找到阅读的兴趣。
托小班:与人交往刚刚开始,具有随机性,处于不稳定期,懵懂的浑浊期。
中班:认知能力逐步发展,与人交往相对增多,也开始稳定,交往对象上有明显的指向性,更加多元化,对消极的社会行为更加敏感,处于鲜明的分化期。
大班:与人交往的已经完全分化,逐步进入稳定器。
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一下,可以在幼儿园户外时实施的运动:
1.可以教孩子拍皮球。
拍皮球时,球会上下运动,必须要拍到一定的位置,并且要在适当的时机和固定的频率,才能把皮球拍好。这种运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手部控制力,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让孩子练习用筷子夹豆子。
用筷子夹豆子,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眼睛看到的东西,用手来完成,因为豆子比较小,夹起来很困难。
3.教会孩子跳绳。
跳绳需要手和脚来配合,手的频率和脚跳起的频率必须是一致的,这就需要大脑有很强的协调性才能完成。注意对低幼的孩子,跳绳是不适合的,容易被绳子绊倒受伤。
4.打篮球及传球游戏。
打篮球是非常好的运动,投篮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孩子自抛自接篮球,或者家长与孩子互相抛球接球,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提高神经系统功能。
5.让孩子多走平衡木形状的路。
孩子的平衡性不好,可以让孩子多走一些平衡木形状的路、马路牙、矮桥等,或者在路面上画上一条直线,让孩子按照直线行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
以上运动多多练习,一定可以提前幼儿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