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理解节奏
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幼儿难于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猫、狗的叫声、打鼓声、马蹄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活动中,告诉幼儿,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节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掌握节奏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幼儿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幼儿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幼儿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有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是由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现节奏。
如在训练| x x x x | x x xx x | 节奏型时,开始时我让幼儿随意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来打节奏,只要卡准节拍就行,渐渐的要求幼儿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脚来代替,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训练,如:| x x x x | xx x x x || ; | x x x x | x xx x x || ; x x x x | xx x x x ||等等。 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涨,很多幼儿都能看着节奏谱,手脚并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还在活动设计时,注意活动方法的多样性,让幼儿的嘴巴、身体及思维都动起来,以保证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幼儿的身体动起来,可以请幼儿为歌曲编创动作,或在游戏中歌唱,或用身体动作为歌曲伴奏。
3.培养幼儿节奏感应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怎样把节奏和歌唱融为一体呢?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歌唱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幼儿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如:在学习“奇妙的手势”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表现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
4.寻找节奏感教育的有利契机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节奏,如自行车的“嘀铃铃”;门铃的“丁冬”;下雨时的“沙沙沙”“哗啦啦”“滴答滴答”等等,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就让幼儿去发现在我们周围的一些声音,然后再用小手、小脚以及身体上其它部位表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幼儿的兴趣非常高,他们都愿意去捕捉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声音,同时用节奏来表现,久而久之幼儿的节奏感加强了,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1.集体操可根据各幼儿园场地决定做操时间和做操场地。
2.集体操各班场地固定后,每次户外出来时都是同一位置。
3.幼儿园根据各园情况决定课间操的音乐选曲,如果是全园幼儿同时间出来做操,建议选同一首曲目,各年龄段可做同一个动作的音律操,也可根据各年龄不同特点,同曲不同动作。
4.幼儿园条件受限,不能同时出班一起做操的,各年龄班各选用不同的音乐进行。
5.做操时间10~15分钟,每次选曲做操1~2首为宜。每首曲子4分钟左右。
如何让孩子在幼儿园愉快地生活一天?教师如何愉快地工作一天?从接第一个孩子开始,我们就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迎接新的一天。要求如下:
1.园长、保健医、招生主任、外教、班级班长每天早晨需在门口迎接家长及幼儿来园。面带微笑地向每一位家长及幼儿打招呼、问好,教师先问候幼儿,再问候家长,问候时与幼儿、家长有眼神交流。
2.主动向家长询问有无特殊需要及要求。
3.主动亲切接待幼儿,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拉着幼儿手进园。
4.对哭闹的幼儿严禁从家长手中抢抱及漠视。
5.对情绪不好的幼儿询问原因,向家长介绍如何让幼儿愉快入园。
6.园长关注各员工是否到岗及状态。
7.如果孩子9点仍未到园,班级教师必须与家长联系并了解情况。
8.如果孩子连续2天未到校,园长(教学主任)直接电话联系家长,并做好电话记录,保存于学生档案中。
9.幼儿进班后,鼓励孩子独立换鞋、挂书包、整理衣物,提醒成人: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能给予孩子协助。
10.保健医给幼儿检测体温及询问幼儿服药时间及服量,做好登记,并发放入园健康卡。
1.在认识上下功夫,强调发音的标准性。
做到三个关注:
A.关注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音节
B.关注学生是否能读准音节
C.关注拼音在推广普通话方面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拼读操练上下功夫,强调发音实用性。
A.拼音可以帮助识字
B.拼音可以帮助阅读
C.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3.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增加难度,如:分析音节的构成、默写音节、给汉字注音等
4.不宜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教学。如:谁和谁不能相拼。
5.不要进行大量的抄写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