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一下,可以在幼儿园户外时实施的运动:
1.可以教孩子拍皮球。
拍皮球时,球会上下运动,必须要拍到一定的位置,并且要在适当的时机和固定的频率,才能把皮球拍好。这种运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手部控制力,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让孩子练习用筷子夹豆子。
用筷子夹豆子,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眼睛看到的东西,用手来完成,因为豆子比较小,夹起来很困难。
3.教会孩子跳绳。
跳绳需要手和脚来配合,手的频率和脚跳起的频率必须是一致的,这就需要大脑有很强的协调性才能完成。注意对低幼的孩子,跳绳是不适合的,容易被绳子绊倒受伤。
4.打篮球及传球游戏。
打篮球是非常好的运动,投篮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孩子自抛自接篮球,或者家长与孩子互相抛球接球,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提高神经系统功能。
5.让孩子多走平衡木形状的路。
孩子的平衡性不好,可以让孩子多走一些平衡木形状的路、马路牙、矮桥等,或者在路面上画上一条直线,让孩子按照直线行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
以上运动多多练习,一定可以提前幼儿协调性!
1.家长会盲目地找小学老师授课,完全按照小学的授课模式来教幼小衔接的课程,误以为幼儿园老师教不了。
2.家长会认为到了大班才进行幼小衔接的课程学习。
3.家长即使看到幼儿园有幼小衔接课,也认为不是小学老师需要的课程。
4.针对家长误区告知家长;严格地说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入幼儿园从能力层面和知识层面都是在为下一个转折期做准备。要让家长意识到托小中及家庭正确的养育方式都是在做幼小衔接。
5.针对家长误区,幼儿园要做到,帮助家长把握好幼小衔接的“度”。中班开始就要和家长谈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优势及专业性,杜绝大班幼儿转学现象。
概念: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
分类的意义:
1.能帮助幼儿感知集合。
2.是计数的前提。
3.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4.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1.每次户外教学活动需要提前准备好活动方案。
2.活动方案涵盖:活动目标、活动人数、活动准备、活动材料、活动中各项目(各班)负责人、活动过程、活动安全及注意事项、活动记录者(拍摄)、活动结束文案整理等,以上各项先提前策划出来。
3.活动开始前,联系场地与活动支持人。
4.安排各负责人开会,安排此活动内容与要求。
5.活动中,前后负责人随时沟通。
6.活动中,随时清点人数。
7.随时把控活动进度。
8.所有环节无遗漏。
9.保证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