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让他们认识1~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并学会用这些数字去表示物体的数量。
2.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3.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可以按照两种属性(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4.能从各个方向说出物体的位置,并能区别第几和数量几的不同,如第5和5个是不同的。
5.能准确说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感知10以内的单、双数,能分辨10以内最大的单数、双数和最小的单数、双数。
6.认识各种平面图形,能在生活中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并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
7.能主动、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
1.讨论的教研内容要切合实际,是从教师当前遇到的困难点出发去研讨,这样研讨出来的解决方案才会让教师运用到工作中。(如:每学期由教研人员根据各班的问题制定教研)
2.研讨所针对的题目要有具体性,每次教研所抛出的问题要有具体性,有针对性,概念不能模糊,题目不能定义得太宽泛。举例说明,事例结合。把抽象的问题以真实案例结合,就可以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吸收并运用。
3.针对这次教研所得到的教研内容,可以让教师实施。下次教研时可以让教师来讲一下实施后的效果如何,再根据教师所得到的结果总结分析。
4.教研后,教学主任进班跟踪,检查教研效果,教师落实情况,做到上行下效,研做合一。
1.培训新入职教师,什么是大分子、小分子。
2.小分子分为:岗位职责、安全工作、专业技能、服务保障,新入职教师逐一完成小分子考核,教学主任检查。
3.考核未通过的再次考核,考核通过的进入大分子学习。
4.大分子学习都是视频培训,新教师需要学习:京学教育理念、教学目标、一日流程、练习单的使用、如何进行幼儿能力测评、幼儿园环境布置、个别幼儿教育、家长沟通技巧、爱幼儿园使用、教师文案工作、幼小衔接、国际班设置等各课程。
5.让学习完大分子的老师试讲:幼儿园一日流程如何实施。只有试讲才能确定教师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幼儿园一日流程。
1.每周三主教组织一次班会。
2.每次班会都是针对上周问题与本周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工作安排与人员协调。
3.班级会议主持:主教。会议记录人:主教或助教。
4.班会记录表:参会人、会议时间、讨论的主题、安排的新工作。
5.班会记录每次全班教师均需签字。
6.每次开班会都要看一下上次记录,汇总工作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