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应该给予幼儿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物品、事情或人,及时给予正确名称、定位。
循序渐进的教会幼儿不要心急。毕竟语言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鼓励幼儿与人交往,多看、多听,时常走出家门,从多种场合体会和充实经验。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用平等的心态与幼儿交流,给予幼儿练习的空间。
一、刚出生的婴儿已具备相应的听觉和视觉。家长要抓住时机,在孩子的卧室周围摆设色彩鲜亮的、带有声音的玩具。拿着玩具(或其他幼儿感兴趣的物品)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反复说出玩具的名称,并让孩子接触,抚摩,建立词汇的概念。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当孩子开始发声时,家长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幼儿继续“练习”。这个时候幼儿的发声为今后说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言发育的第一期(12—18月),医学上称之为回音期。因为这时幼儿的说话方式主要以模仿为主。如:你多大?孩子也会重复:你多大。这个时期成人应该让幼儿多听、反复听故事,让幼儿建立自己的词汇库。
三、在语言发育的第二期(18—24月),又称称呼期。这个时期的幼儿知道物品各有名称,会把名称和相应的物品联系在一起。成人可以告之幼儿物品名称,然后提问:“这是什么?”此一问一答来锻炼孩子的词汇量。
四、2到3岁的幼儿已经能够说简单的句子,会使用代词你、我、他,喜欢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提问,爱问“为什么”,所以又称“好问期”。成人在这个时期中引导孩子用清晰的话语、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许孩子在这个时期里不能一下子准确的表达,即便你已经知道幼儿的意思,也要让他说完,千万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机会。多鼓励幼儿与他人交往,带幼儿去公园、动物园、商场及其他合适的场所,丰富幼儿的见解,帮助幼儿吸收良好的知识,更好的建立词汇量。 当幼儿提出:“为什么”时要耐心解答,不要因为心烦而简单回答或敷衍了事,这样起不到任何效果。
五、3—6岁的幼儿能够用成熟的句子与他人交流,这时教师要注意继续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多看多听少儿节目,与孩子一起看幼儿图书,边看边引导幼儿复述故事,还可以和幼儿一起续编没有看完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1.整体性原则 :既要照顾本园特色,保证重点研究项目,又不能放松日常工作的指导。
2.循序渐进性原则:任何理论学习都不能贪多、求全,脱离老师的实际接受能力,否则会使老师对学习理论失去兴趣和信心 。
3.学习步骤要合理 :根据本园的实际,有的学习内容是一个阶段内连续几周的学习,有的是贯穿整个学期的学习,有的则是适宜集中学习一两次,立竿见影解决某些问题。
1.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意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2.向家长介绍幼儿幼儿四年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
3.专业角度分析怎样的幼小衔接才是对孩子有益的,解决家长的焦虑。
4.用以往案例分析,让家长清楚了解到幼小衔接学习的孩子和学前班的孩子发展对比。只有做到心理准备、生理准备、知识准备、人际交往准备的孩子今后上小学各方面发展都很顺利。
5.大量展示成功案例的照片、视频、幼儿作业等。
6.告知家长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京学教育美德工程涵盖的内容一共有20项: 爱心、帮助、合作、宽容、整洁、礼貌、承担、诚实、分享、善良、温柔、惜物、耐心、服从、快乐、勇气、平和、服务、感谢、同情。
如何实施:
1.教师经常使用美德语言与幼儿沟通。
2.发现可教育时机;任何可以帮助孩子们掌握美德和理解美德的各种机会:
注意到的每一个瞬间—他们正在学习时—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在怎样与他人互动。
3.设定明确的原则:清楚原则—有机会弥补错误—努力得到认可。
4.尊重心灵:除了身体,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提供精神陪伴,学会倾听。
5.精神健康:创建一个良好的习惯,陪伴,共处,和谐。
什么是诚实:
诚实是人类美德的基础,有时候说实话意味着有勇气和敢于承担错误。一个诚实的人,总是说出事实,而不顾结果。说实话,让人们更加坚强,如果不诚实,就不能发展自身的其他美德。
为什么要实践诚实:
如果一个人有撒谎、欺骗的行为,周围的人就不会信任他。如果一个人来编造故事掩盖错误,就是放弃改正错误的机会,长此以往他对自己的感觉就会越来越糟。有时候,人们对自己也不诚实,会假装某些重要的事情对自己不重要,当一个人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对别人也会不诚实。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诚实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做一个诚实的人,会让别人更信任你。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可信的人。当幼儿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让幼儿明白,诚实和犯错误相比,诚实更重要。
B.教师行为:
诚实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避免欺骗,不愚弄别人,说到做到。和幼儿相处时,要注意答应幼儿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对于承诺,要严格地遵守,不要言而无信。老师犯了错误,要向幼儿道歉。如:老师误会了一个小朋友打碎了花瓶,知道真相的时候,要承认自己错怪了他,向幼儿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