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幼儿散步回班后,提醒幼儿入厕、换鞋。 2、 培养脱衣服常规:鞋子放在椅子前边(鞋尖方向统一)。 脱袜子:袜子放在椅子前边的横杆上。 脱裤子(折裤子:统一折裤子方法,折好摆放) 脱上衣(系扣衣服解开扣子后,幼儿自己拽袖子或请别的幼儿帮助拽袖子;套头衫先拽袖子、在从头部脱下,并折好摆放) 3、上床后把拖鞋放在床边(在脚的一边)。 4、安全检查:教师检查幼儿被子是否都盖好,检查幼儿上床前是否有携带不安全的物品。 5、 教师打开素听故事或午睡音乐。 6、检查幼儿睡眠姿势是否正确(无蒙头、咬被角、俯卧等情况)。 7、检查幼儿是否有出汗现象、冬季蹬被现象。 8、定期巡视—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9、提醒爱尿床的幼儿小便。 10、根据室温表,随时调整室内温度,不允许空调直吹幼儿(幼儿睡床要躲开出风口)。 11、老师不允许坐、躺儿童床,老师不能睡觉,要全神贯注的照顾幼儿,不干私活。不能离开寝室,教师不能在寝室内聊天、说话。
油棒画是一种棒形画材,由颜料、蜡、油材料混合而成,使用方便,着色容易,可以在画纸上随意画,可覆盖,可混色、可刮涂、可分层,通过这些技巧,幼儿就可画出一副很好的作品。
油画棒的基本画法:
1.平涂法:直接用油画棒平涂画面。采用横涂、纵涂、螺旋涂、轻重涂等方式完成平涂效果。
2.点彩法:用油画棒的一端轻点画纸涂色,形成色彩的圆点。让画面有层次感。
3.混色法:在一块上色区域再涂上另一种颜色,可在用手指涂抹。形成混色区域,过渡色区域。
4.涂层法:先在一张纸上涂上一层底色,在底色上再涂上一层同色。让底色有层次感。
5.分层法(渐变法):用油画棒涂上色后,用纸巾或手指将色涂抹分层、或用同类色涂抹渐变颜色越来越深或越来越浅。
6.油水分离法:先用浅色油画棒画出需要画的内容,然后用水彩色平涂,使得油画棒画的内容更突出。
7.刮除法:在油画棒画好的部位上,用刀、针、梳子、等刮出想要画的内容,让画面有立体感,被刮部分如果底层是深色的效果更好看,刮去的部位清透,更有层次感。
8.厚涂法:将油画棒刮出粉末状,将粉末状用手指涂画,效果像油画感。
1.发现
1)封面
孩子阅读绘本时首先要从封面看起,让孩子通过封面的图画和文字来猜猜内容,这样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2)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衬底,它并不只是装饰图案。
3)扉页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这个页面会写有书名以及作者的名字,从这一页可以告诉孩子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很多时候它与正文故事息息相关,有时也会提升主题。
4)正文
孩子的思维与大人的不一样,他们总能发现正文内隐藏的神秘内容,也总能讲故事读出意想不到的意思,应该尊重孩子的不同感受,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故事,鼓励他们融入故事中去。
5)封底
读完正文的内容,合上书本并不意味着绘本就已经看完了,有时候封底会有故事的延续,并且与封面相呼应,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在合上书本后认真看封底的内容,或许能让孩子继续发挥想象力。
2.思考
可以引导孩子再现情节,让他们说出自己看完这本书的感受,以及对故事中感兴趣的人物的理解,从而逐渐引导他们联想到自己的行为习惯或者周边的生活环境。
3.表达
阅读绘本,能给孩子创造表达的舞台。绘本不仅能让孩子学习语言,还能让孩子丰富自己的表达。比如让孩子重述看过的故事,进行讲故事演故事或者是续编故事,又或者是让孩子改一改结局或者是情节,这些都能激发出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幼儿拼音文本阅读:
1.对故事题目的解读。
2.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内容的故事结构,根据故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幼儿达成对读本内容结构的完整理解。
3.由阅读文字联想的情景画面(可以用简笔画示意)的解读。
4.情节:绘声绘色带有表演性的解读。
5.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收获。
5~6岁幼儿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策略等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5~6岁幼儿的阅读教学还需培养幼儿的概括、评价及前书写准备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概括单页内容、分段内容,甚至是整篇读本的大意,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
1.教学主任提交美厨体验食材申请单,需按当天班级人数备食材,不可过多,美厨体验重在体验,不要让幼儿吃饱、吃撑,以加餐量为宜。
2.保健医先与大厨协商,看看幼儿园厨房有哪些可用食材,有的就提供,厨房没有的,保健医下单采购。
3.采购要求定量,不多采购,如果是一次采购量多了,交由大厨保管或大厨给幼儿做饭时使用,不要将采购多余的食材都给到老师,也不要放在美厨教室内存留。
4.采购物品都要有入库人签字,出库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