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主题活动的开始,教师都需要和幼儿先进行讨论,生成主题,然后,动员幼儿搜集相关资料,资料包括:文章、视频、图片、实物等。
1.收集到的文字类资料,制作成小书,放在语言区供幼儿阅读,学习。
2.收集到的图片、照片,放在美工区,做成卡片,供幼儿参考制作美术作品。
3.收集到的实物,摆放在自然角、生活区或展示区中。
4.收集到的视频,放在电脑中,供幼儿观看。
1、 幼儿散步回班后,提醒幼儿入厕、换鞋。 2、 培养脱衣服常规:鞋子放在椅子前边(鞋尖方向统一)。 脱袜子:袜子放在椅子前边的横杆上。 脱裤子(折裤子:统一折裤子方法,折好摆放) 脱上衣(系扣衣服解开扣子后,幼儿自己拽袖子或请别的幼儿帮助拽袖子;套头衫先拽袖子、在从头部脱下,并折好摆放) 3、上床后把拖鞋放在床边(在脚的一边)。 4、安全检查:教师检查幼儿被子是否都盖好,检查幼儿上床前是否有携带不安全的物品。 5、 教师打开素听故事或午睡音乐。 6、检查幼儿睡眠姿势是否正确(无蒙头、咬被角、俯卧等情况)。 7、检查幼儿是否有出汗现象、冬季蹬被现象。 8、定期巡视—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9、提醒爱尿床的幼儿小便。 10、根据室温表,随时调整室内温度,不允许空调直吹幼儿(幼儿睡床要躲开出风口)。 11、老师不允许坐、躺儿童床,老师不能睡觉,要全神贯注的照顾幼儿,不干私活。不能离开寝室,教师不能在寝室内聊天、说话。
小班:对平面图形具有较好的配对能力。
中班:扩展了正确认识平面图形的范围,能正确认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能对相似的图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做到图形守恒。
能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拆、分、拼、合的转换)。对平面图形拼搭表现出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班: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能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做到正确的命名并知道它们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