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目标:
1.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
2.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3.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4.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5.能够说出1块石子、1个木块、1个塑料片放在水中的沉浮。
6.能够说出糖、盐、沙子哪个放在水中能够溶解。
7.知道电器需要通电才能开始工作。
8.电池的正负极。
9.能说出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住。
10.能够说出振动产生声音。
11.知道塑料勺子摩擦后产生静电。
12.能够分辨不同的气味。
观察目标:
1.能够说出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具有流动性,两到三个即可。
2.能够说出水的温度不同,溶解的速度也不同。
3.能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的。
4.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5.能够说出不同材质的物品放在瓶中震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如。珠子、沙子、泡沫球)
6.能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7.能够说出把珠子放在易拉罐里声音最大,把珠子放在酸奶盒里声音最小。
8.能感受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9.简单了解和体会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幼小衔接是为幼儿入小学打下全面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
1)心理准备:
1.了解小学的纪律和规则
2.学会承担责任
3.培养做小学生的自豪感
4.有上小学的愿望和积极面对新事物的心念
5.合群、乐于助人
2)生活、习惯准备:
1.培养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养成自己整理书包、管理文具等良好习惯
3.逐步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知识准备:
数学:
1.引导对数、量、形、时间、空间的兴趣。建立各概念,促进思维初步发展,为小学数学的学习做好准备,提高幼儿入小学后学习数学的能力;
2.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基础,重点强化以下数量关系:等量、守恒、互递、互补、互换、传递、包含、函数、集合;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方位知觉和空间知觉。
中文:
1.符号学习和规则适应;
2.激发幼儿对文字、符号、言语、阅读的兴趣;
3.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4.善听、敢讲、乐说。
英语:
1.通过强化英语的学习;
2.提高英语表达和阅读能力。
兴趣技能:
1.美术:绘画、手工、民间工艺制作
2.音乐:唱歌、舞蹈、器乐
3.体育:体操、基本动作训练、游戏
综合训练:记忆、快速阅读、文学欣赏
4)社会性准备:
1.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能够独立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愿望,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遵守学校常规,有时间概念,为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激发孩子向往学习,向往获得知识的动力。并穿插了参观国际小学名校、国内小学名校,建立孩子对未来学校的直观感受。
1.主课程一般指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的五大领域课程。
2.主课程还包括:体育、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英语。
3.由于幼儿园不需要侧重教授知识,而是培养各项能力,因此幼儿园课程放在下午进行。
4.主课程需要教师提前备课,准备材料。
5.主课程需要有教案与教学完整的流程。
6.主课程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材料准备、教学过程部分、教学游戏部分、教学结束部分。
7.主课程授课要点:导入活动、教师讲解演示、提问互动、幼儿操作练习、游戏巩固、讨论总结。
1.托班(2—3岁)
2岁到3岁是孩子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这时期是孩子掌握最基本语言的阶段,孩子学话既容易又迅速,尤其对听和说有高度积极性。若是能抓住这个最佳年龄时期进行口语教育,为以后语言的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年当中,是孩子词汇量迅速增长的时期,可由掌握300个词,猛增到1000个词左右。对词义的理解也日益接近成人用词的含义。词的概括性程度明显提高,对有些词(如树、花等)已能理解为代表一类事物的词。
2.小班(3—4岁)
3—4岁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他们有些音发得还不够准确和清晰。此时是他们语音发展的关键期。这时的幼儿已经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只是语句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他们对词义的理解比较表面化和具体化。
3.中班(4—5岁)
4—5岁幼儿基本能够发清楚大部分语音,已能听懂日常一般句子和一段话的意思。他们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在使用简单句的基础上,其语言逐渐连贯起来。
4.大班(5—6岁)
5—6岁幼儿在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下,能够清楚地发出母语的全部语音,并能听懂更多较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能够掌握表示因果、转折、假设关系的连接词,掌握表示各类概念的词汇。能够用语言描述事物发展的顺序,并且会有意识地组织句子,表达时运用各种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