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要求:
1.中班:能认读1—10阿拉伯数字,并能用数字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大班:学习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掌握正确笔顺、字迹工整、规范、姿势和握笔方法正确。
教学方法:
1.教中班幼儿认读阿拉伯数字的方法:认读数字。
2.书写1—10阿拉伯数字的方法:书写姿势、方式、笔顺。
1.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A.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感。
会用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区分基数与序数、奇数与偶数。能够准确地认识钟表上的整时或半时。
B.在动手实践中培养数感。
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的组成与分解,理解数字的意义。看到数字能够找到生活中相应数量的事物,能够用描点、画图、摆实物等方法表示出相应的数。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
C.在估数过程中培养数感。
能结合生活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重量等,并进行测量。
2.运算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游戏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理解算式之间的转化关系,提倡算法多样化。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图形和空间想象思维的培养
在生活中感受和辨认点、线、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图形和观察物体,可以通过剪图形、折纸、搭积木、拼七巧板等活动来从不同角度感知图形和物体,培养图形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生活中感受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确定位置,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从不同位置观察事物,培养空间观念。如:去动物园参观,参看路线图规划自己的参观路线等。
空间知觉敏感的孩子,在别人看来杂乱无序的图形或某种事物组合里,总能伸出敏锐的触角,捕捉到隐藏着的规律或逻辑。
4.有序思维的培养
有序是思维的基础。有序思维,即思考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例如:从前到后、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简单到复杂等。过渡到解题过程中,不给出明确指令,而是给出关键性提醒;进而过渡到孩子将有序思维内化,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5.分步思维的培养
分步思维是将很多小问题看成一个完整的事物,从大处着眼,由整体入手,突出对问题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探究。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发现问题的整体特征,有意识从整体处理。让孩子们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内容和解题方向的策略。
6.对应思维的培养
对应思维,即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借助实物和图形,从抽象的数与具象的形之间的对应、再到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过渡到孩子将对应思维内化,分析事物时,能主动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小朋友的年龄和身高体重之间也有关系等。
7.类比思维的培养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如: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长短等),正确地将现实情境、图示情境、文字情境中相应的事物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8.逻辑推理思维的培养
推理是逻辑思维过程,是一种抽象的智力活动,是重要的智力因素。如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找图形排列规律的方法、按照颜色重复的规律、按照形状重复的规律、找数列排列规律的方法、按照数重复的规律;计算相邻两个数的差,找出规律。
9.归纳思维的培养
归纳思维,是指从许多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或结论的思维方法。例如:从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归纳思想是解决归纳规律题目的基本思想。如在不同物品中寻找规律,练习归纳思想。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和不变性。再过渡到一组变化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归纳规律
10.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孩子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什么是诚实:
诚实是人类美德的基础,有时候说实话意味着有勇气和敢于承担错误。一个诚实的人,总是说出事实,而不顾结果。说实话,让人们更加坚强,如果不诚实,就不能发展自身的其他美德。
为什么要实践诚实:
如果一个人有撒谎、欺骗的行为,周围的人就不会信任他。如果一个人来编造故事掩盖错误,就是放弃改正错误的机会,长此以往他对自己的感觉就会越来越糟。有时候,人们对自己也不诚实,会假装某些重要的事情对自己不重要,当一个人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对别人也会不诚实。
指导建议:
A.教师语言:
诚实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做一个诚实的人,会让别人更信任你。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可信的人。当幼儿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让幼儿明白,诚实和犯错误相比,诚实更重要。
B.教师行为:
诚实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避免欺骗,不愚弄别人,说到做到。和幼儿相处时,要注意答应幼儿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对于承诺,要严格地遵守,不要言而无信。老师犯了错误,要向幼儿道歉。如:老师误会了一个小朋友打碎了花瓶,知道真相的时候,要承认自己错怪了他,向幼儿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