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纸活动是指用双手将纸折成立体形象的活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活动之一,它利用几何造型来完成立体形象的制作。是幼儿美术手工活动中的一个分支。折纸可以锻炼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目测力、空间知觉能力和对图形变幻的思维能力。
1.教师在开展剪纸活动中需要做到以下工作:
第一、让幼儿明白折纸基本术语的含义,如边、角、中心线、中心点、对边折、对角折等术语的具体含义及指向,便于幼儿明白指导与与制作步骤。
第二、引导幼儿掌握折纸的基本规则及对齐、抹平,并使幼儿明白不对齐、抹平的形象不美观,易松掉。
第三、学习折纸的基本方法。有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边折、双正方形折、双三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和组合折等,通过多次实际练习,帮助幼儿掌握基本折纸技能。
2.指导幼儿折纸方法:
第一、幼儿易忘折纸步骤,教师可采用引导幼儿学习看折纸图的方法学习折纸。教师先按折纸顺序画好步骤图,图上符号要简单、明确、易懂,然后让幼儿熟悉并识别折纸涂上符号的含义,培养幼儿识图能力,为独立进行折纸活动打基础。
第二、第一次学习看图折纸时,教师可边教他们识图边进行折纸演示,让幼儿理解如何按照步骤图上的符号折纸。
第三、演示纸要大一些,有正反面,手的动作要明确,讲解用语简练、准确、易懂,每折一步都应指明折叠的依据和标准部位,利于幼儿理解模仿。
第四、根据幼儿折纸技能的掌握程度适时改变自己的教程与策略,对幼儿难以理解的复杂步骤,如正反面的反复交替折叠等,需教师进行多次讲解演示。待幼儿能自己理解图示后,教师可逐步过渡到只演示难点,其它部分让幼儿根据图示自己折叠的阶段。
倒:倒水、倒豆子、小盘子、小碟子
舀:长、短把勺子,金属勺子、塑料勺子
夹、筷子、衣服夹子、铁夹子、塑料夹
捏、珠子、扣子、小铃铛
抓:铃铛、彩色珠子、乒乓球、彩色球
摁:彩色图钉、软木板
擦:抹布
洗:手绢、抹布
搓:搓衣板
拉:拉锁类用品、拉链(五连包)
系:系扣子类、系扣包
开:开锁类、开锁(各种不同的锁)
配对:各种发夹、杯子
生活工具类:削皮刀、刮皮器、扫把、拖把、榨汁器、梳子、镜子……
1.教师每天更新班级圈、成长时光照片、幼儿测评、幼儿考勤。
2.每周及时更新家园联系册。
3.做好每天的点名签到和考勤管理。
4.学期末为幼儿制作成长报告。
总目标:
1.建立数概念,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建立初步的集合意识
3.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4.理解数的形成
5.初步掌握量的学习
分项目标:
1.分类
(1)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2)按物体的三个特征进行分类
2.排序
(1)按物体两个维度进行ABAB规律排序
(2)按物体两个维度三个元素进行ABC规律排序
(3)按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
3.平面立体
(1)认识半圆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2)认识椭圆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3)认识梯形并能说出正确名称
4.数概念、数运算
(1)唱数1-50
(2)手口一致点数1-10
(3)按数取物1-10
(4)按物取数1-10
(5)倒数10-1
5.时间
(1)正确区分早、中、晚
(2)正确区分今天、昨天、明天
6.空间
(1)正确区分自己的前后
(2)正确区分他人的前后
7.守恒
能将相同数量的物品、玩具、食物等区分出来(数守恒)
探究目标:
1.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
2.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3.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4.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5.能够说出1块石子、1个木块、1个塑料片放在水中的沉浮。
6.能够说出糖、盐、沙子哪个放在水中能够溶解。
7.知道电器需要通电才能开始工作。
8.电池的正负极。
9.能说出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住。
10.能够说出振动产生声音。
11.知道塑料勺子摩擦后产生静电。
12.能够分辨不同的气味。
观察目标:
1.能够说出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具有流动性,两到三个即可。
2.能够说出水的温度不同,溶解的速度也不同。
3.能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的。
4.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5.能够说出不同材质的物品放在瓶中震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如。珠子、沙子、泡沫球)
6.能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7.能够说出把珠子放在易拉罐里声音最大,把珠子放在酸奶盒里声音最小。
8.能感受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9.简单了解和体会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