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厨课之前,老师们会把工具和食材准备好,待老师们带好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孩子们穿好操作服,就一起开始丰富的美厨之旅啦。
1.教师直接介绍今天要制作的美食名称与需要用的食材、工具。
2.教师将分好组的幼儿进行分组操作。
3.负责老师带幼儿边做边讲解,无需示范。(为了不占用太多时间)
4.幼儿品尝美食时(全班幼儿一起),每人一份,不要太多,不以吃饱为目的,重在体验美厨。同加餐量即可。
5.整个过程,助教照相,每个环节都要有照片。
对幼儿:
第一、给幼儿带来美的感受。
第二、探索活动结束后,给幼儿一个展示的舞台。
第三、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第四、让幼儿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
对教师:
1.主题墙的创设可以为教师解惑。
2.可以让课程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内容。
3.可以让幼儿园成为一个联动的整体。
1.“约束”与“放手”
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激发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激发幼儿锻炼的兴趣应成为教师的一个关注点。如有两个男孩率先在平衡木上做跑跳动作,另两个男孩子尝试把高平衡木架到矮平衡木上进行练习,这些都源于他们对自我挑战的需要。教师出于安全考虑“束缚”幼儿,不允许他们这样做,表面看来似乎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剥夺了幼儿尝试的机会,使他们无法尽情地活动,无法体验自我挑战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对参与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因此,适当“放手”,让幼儿自我探索、尝试是很有必要的。
2.“活动程序化”与“重视幼儿表现”
应该明确的是,幼儿的表现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是依据幼儿的表现来调控活动进展情况的,“活动程序化”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在案例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把各环节所用的时间定了下来,在活动中不时地看手表以调整活动节奏。由此可见,教师调整活动的依据并非幼儿的表现,而是自身的需要。如有五个幼儿一直在逃避走平衡木,教师一直未予关注,更不要说去探究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又如有一个女孩发现了新玩法,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却视而不见。由于教师的忽略,很多幼儿在活动中因缺乏及时的反馈、肯定及关注而降低了对活动的兴趣。
3.“指导动作练习”与“关怀幼儿情感”
在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将关注点放在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上,比较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但是,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兴趣。当幼儿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时,教师会及时给予肯定;当幼儿在活动中有所进步时,教师会及时表扬;当幼儿有所畏惧时,教师会及时给予鼓励及引导。
首先各园的教研活动都是针对自己园所教师实际在一线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教研活动来找解决方案与教育策略。因此,教学主任非常重要,一定要做到不是为了教研而教研,应该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教师的教育方法上的困惑。
1.教研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只有充分考虑到教师们教研和教育新理念的真正诉求,不断的推陈出新,改进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才能适应教师们教研活动的需要,让教研不再流于形式。
2.教研组长要真正起到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作用,因为教研组长自己要看中自己组长的身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3.在教研的过程中,要注意认真倾听每一位教师的发言记录,有价值的观点。与教师平等的对话,讨论争论,在总结性发言中,要注意欣赏教师,欣赏教师有价值的教研活动的过程和有价值的观点。要运用当前教育教学先进的理念,或者从共性的角度对学科教研提出建议,或者从个性的角度对所讨论的教育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研活动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必须真正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教研活动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教研的真正出发点。
5.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才是最有价值的。
1.幼儿每次完成的平面作品叠放整齐后放到作品柜里。立体作品摆放在平面作品上面,避免挤压。
2.作品柜放满后可以定期让幼儿带回家。
3.幼儿作品可以及时拍照上传至幼儿的成长时光。
4.班级教师电脑中给全班每一名幼儿建立:幼儿文档,将幼儿所有作品拍照,逐一放入相对应幼儿文档中存档,学期末用U盘转给家长。
5,幼儿作品,不仅仅是美术作品,其中包括口头作文等也要拍照存档,便于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