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1.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整体。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如小鸟的呢喃,和风的呼吸,汽车的抱怨,然后试着用自己的嗓音模拟,用自己的肢体去表现,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发声的物品去表达,并用戏剧的形式来综合,最后还可能用画笔将发生在他生活周围的,经由他自己的想象而产生的这些故事视觉化……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还培养了一种“团队”的意识,它需要孩子们互相配合协作,学会领导与被领导。譬如上面所说的那个指挥奏乐的游戏,它不仅让孩子体验音乐,同时也训练了他们合作、服从的意识。
2.即兴创造性
即兴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在奥尔夫的课堂里,每个人都不是静坐着的,孩子们的思维和肢体都在积极地运转着。教师会经常地问:想一想,还有没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办法……你可以拍手来表现节奏,也可以跺脚,可以拍肩膀,甚至拍小肚子拍屁股。即兴创造的根本目的就是去让孩子全身心去表现自己,表现音乐!想象一下,有着这样的创造体验的孩子对他(她)的一生有着多么深刻的意义。
3.参与性
奥尔夫不同与传统音乐教育的很明显的一点是参与性。在它的课堂里,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教师的带动下通过说、唱、动、奏……来体验音乐,而不是教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所有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室里不需要技能技巧的反复训练,需要的只是你一颗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心。
4.适合所有人
哪怕是在襁褓中的小婴儿,也能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当孩子小的时候,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发展远远先于其表现能力,他们不会唱,也不懂得演奏,只能用稚拙的肢体摆动和含糊不清的儿语来表现他们听到音乐时的欣喜与兴奋。这就好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明白成人的语义要远远先于他们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所以,在宝宝的小嘴还不会唱,小手还不能演奏,身体还不会跳舞的时候,他已经能感受音乐了!你可曾尝试过,抱着你尚在襁褓中的小宝宝随着轻快的音乐轻轻旋转摇晃,他会快乐地手舞足蹈——虽然他并不能用语言抽象地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但从中得到的快乐却已全然“溢于言表”。我看到孩子们的妈妈们,也同样那么快乐地游戏着,丝毫没有大人的矜持和羞涩。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妈妈对音乐有热情,才能带动宝宝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什么是承担:
承担就是自己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期待别人为你做事。当你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时,就会信守承诺,体现出责任感。当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无论做任何事都会尽心尽力做到最好,并且有始有终。
为什么要实践承担:
当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别人就会信赖你。当你愿意负责时,就会做成很多事,人们也愿意相信你。不论事情成功还是不成功,人们都需要知道要去感谢谁或找谁来补救。如果你是负责的人,人们就会愿意与你合作,只有愿意承担责任的人,别人才会愿意信赖你。事情出错后,找借口不负责任的人,就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其他人就会开始怀疑你是否值得信任。
指导建议:
第一、为幼儿提供无私爱的心灵能源。
第二、与幼儿一起“行走”,利用实际案例身先士卒做出表率。
第三、帮助幼儿树立承担二字含义,懂得承担是一个人应有的美德。
第四、其它心灵能力的培养。
教师语言:
敢于承担,有责任心是成熟的表现,教师应通过指导语言,帮助幼儿建立敢于承担的美德。如:“请你帮我把书摆放好可以吗?”“你真是我的好帮手,能帮老师做这么多的事情。”幼儿顺利的完成工作时,教师要及时表扬,犯了错误,教师要引导幼儿接受指正,引导其学会承担责任。
教师行为:
教师引导幼儿建立承担美德时,首先自身要具备责任心。要守信用,不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找借口。在接受表扬的同时,也要欣然地接受他人给予的建议或者意见。
1.科学小实验,在幼儿3~6岁发展指南中,有科学目标,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不需要购买材料的小实验。
2.如果幼儿需要加深科学小实验的探索学习,就需要购买一些科学实验包。
3.采购的科学实验包材料丰富,有可操作的器皿、试剂、各种实验材料等,给幼儿带来了方便,有些钱花的是给孩子带来的是省事和方便。
4.科学小实验材料是自愿的,毕竟做任何实验都是有成本的,没有成本的实验就是生活中的自然物品。
5.教师理解以上内容,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方式去表达,相信家长都希望自己的花这个钱是物有所值的。
1.结合幼儿园主题教学,因地制宜,挖掘与运用幼儿园周边的社区资源。
主题探索活动,需要幼儿走出教室,探索大自然,而幼儿园周边社区,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例如:我小区的植物,我小区的建筑,我们小区的大门,等等,都需要结合社会来完成的探索活动,都可以带幼儿到周边社区进行现场教学。
2.根据主题教学特点,因题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很多教学内容,教师也讲解不清楚,这就需要利用社区教育来完成。例如:主题“保护牙齿”,就可以请社区医院的医生给幼儿讲解保护牙齿的方法。
3.社区周边的各种资源利用:公共汽车牌的认识,交通标识的认识,社区配套设施的认识,社区环境认识等。
一、教学要求
小班:
1.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位置和在自己的上面和下面物体的位置。
2.让幼儿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中班:
1.区分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自己身体部位的前后位置和在自己的前后物体的位置。
2.区分并说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3.学会按指定的方向运动,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
大班:
1.区分并说出自身左手和右手和自己与物体的左右关系。
2.辨别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左右关系。
3.幼儿会向左或向右方向运动。
二、教学方法:
1.感知描述法。
2.观察、操作和游戏法。
3.讲解演示法。
4.一日生活中结合空间方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