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准确、合理的目标制定;主题选的合适,孩子就喜欢。
2.科学、有效的实施步骤,合理安排时间与课程讨论时间。
3.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搜集素材丰富,可有幼儿操作的材料。
4.了解主题活动选择主题、确定目标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求,学会选择主题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熟悉主题活动方案的基本结构,掌握主题活动的评价方法。项目目标通过主题活动选题、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和方案评价的练习,提高判断、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1.身高指标:男孩身高100.7-119.2cm,女孩99.9-118.9cm。
2.体重:男孩体重14.1-24.2kg,女孩体重13.7-24.9kg。
3.走
①上体正直,上下肢动作自然,较协调,落地轻;
②列队走时能听口令踏准节拍;
③能自然协调的走,走时步幅放开,有精神,列队走时能注意到与前后小朋友的距离。
4.跑
①上下肢协调轻松地跑,两臂自然屈肘于体侧;
②能听信号改变跑的速度和方向;
③能自然地跑,落地较轻,能较灵活地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方向;
④能快跑20米左右。
5.跳
①能立定跳远70cm,起跳前身体下蹲,双手后摆,双脚同时落地身体保持平衡;
②能立地跳远75cm,起跳前身体下蹲,双脚蹬地,双脚同时落地,双腿弯曲身体保持平衡;
③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物体;
④能单脚连续向前5m左右。
6.平衡
①能单足站立15秒;
②能在宽20cm,高30cm,长300cm的平衡木上走过去,两脚交替向前迈;
③能在宽20cm,高30cm,长300cm的平衡木上平稳走过去。
7.拍、抛
①能左右手交替连续排球五次以上,动作比较连贯自然;
②左右手连续拍球十次以上,动作比较连贯自然;
③能连续自抛自接球;
④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四米左右。
8.爬、耐力、躲闪
①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
②能双手抓悬空吊起15秒左右;
③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 ;
④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
9.画、剪、折
①能边线较直的画出简单图形;
②用笔描出画好的圆圈,并在轮廓内均匀的涂色(不出圈);
③会剪简单图形;
④阳炎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
⑤能边线基本对齐的折纸;
⑥会用集中一角折和双正方双三角折的方法折出平整物体。
10.手指灵活度
①30秒内穿珠子七个;
②能用筷子吃饭。
要熟悉活动目标,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遵循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活动前的场地,器材和玩具的置备与布置,熟悉活动计划及做好活动前幼儿及场地的安全、卫生工作。注重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的教育,既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同时又发展幼儿的智力、个性和社会适应性,通过建立活动常规,利用活动的有关内容,发展品质和个性。强调师幼互动积极有效性、注重活动的游戏化,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情绪、语调和姿态等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和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对幼儿情绪兴趣的影响和感染,要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中去,并有执行活动计划的高度责任心和灵活性。
组织形式多样、手段、方法合理有效。可以按照学前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前应提要求,区内材料要不断补充更新;讲解时要用精彩的放松活动吸引儿童注意,教学方式要形象且直观,课堂气氛要活跃;活动中应启发学前儿童多动手。
活动既面向全体,又应注意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指导方式,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有不同要求,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做好个别教育。多让儿童发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儿童从操作中学习。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控制好活动的时间。一般小班为15~20分钟,中班为20~25分钟,大班为30分钟左右。注意做好活动后的复习辅导和检查评价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指导能力和教育质量。
《家园联系册》是用来建立家园之间的沟通,起到家园共同教育的作用。然而,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当家长的只要交了托费就行了;有的家长觉得老师在《家园联系本》上写的话过于空泛,不知如何与教师交流;有的家长是因为自身文化水平低,字写得不好而不愿意动笔;还有的家长是因为工作忙而忽视了与老师的交流,没时间看联系册更没时间回复等。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让家园联系册起到最实效的作用呢?
1.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家长交流。
《家园联系册》不同于《家长园地》。《家长园地》是面向全体孩子家长,就班上孩子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而《家园联系册》是就某一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必须抓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用具体、精炼的词语描述下来,使家长一看便知老师讲的是自己的孩子。家长在佩服老师独到的眼光的同时,了解到老师在关注他的孩子,这样就很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愿意拿起笔与教师交流。
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以及具有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的家长,教师要讲究一点交流的艺术。
如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父母文化素养比较高,对孩子的期望也比较高。对这样的家庭,教师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引导家长全面、客观地分析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准确地找出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给孩子应有的指导与帮助。有的家庭祖孙三代同堂,祖辈对孩子的溺爱使得孩子的父母虽然恼火,可又无可奈何,时间长了难免发生矛盾。对这样的家庭,教师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孩子的父母亲身上,引导他们既要体谅爷爷、奶奶疼孙子的心情,又要耐心做老人的工作,如聊天时经常涉及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话题,请老人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观摩活动等。还有的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生活比较困难,如父亲或母亲下岗,家中有患病的亲人等,处于情绪低谷的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持消极放任的态度。对这样的家庭,教师在写《家园联系册》时文字要通俗,语气要亲切、自然,必要时可以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进行简短的交谈,就怎么写《家园联系册》给予具体的指导。
2.要注意多向家长汇报孩子的长处。即使是淘气的孩子也要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要充满热情地唤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对生活的信心:孩子就是未来,希望对家长的不同需求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3.怎样为孩子选购玩具?孩子爱哭怎么办?孩子发脾气怎么办?怎样指导孩子阅读?这些问题是家长经常提到的,教师要认真加以分析,将其中共性的问题和个性的问题区分开来,然后可以选择与此有关的文章或专家的一些观点,抄写下来或复印下来。共性的问题贴在《家长园地》中,个性的问题贴在相关的《家园联系册》上。并且,教师可以附上几点提示和自己的看法与家长进行探讨。
教师写《家园联系册》时要把家长视为教育合作伙伴,真诚地与家长交流,要让家长从字里行间看出这种感情,切忌居高临下,主观臆断。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