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幼儿塑造能力的特点有哪些?

幼儿泥塑活动: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教育,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实践中我们注意将各年龄班幼儿的泥塑作品进行拍照、收集和归纳。发现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塑造水平和发展的线索如下

1.小班幼儿在塑造技能上处于原始性体验、感知泥土阶段。由于这个年龄的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不够成熟认识能力也很有限他们在塑造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无目的地玩儿泥在任意拍打、摆弄的过程中。偶尔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相像。于是给予命名。有的幼儿说我捏了一个大饼也有的幼儿看着自己捏的泥说我这个是蛋糕还有的幼儿整个活动中始终在揉泥、分泥、再揉泥或用力摔泥。在快乐的玩耍中,他们感受到能使泥不断地变化揉圆、拉长、压扁还可将泥条卷起来等等。幼儿在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中任意地塑造一些简单的形体——圆柱体、球体等依据泥的变化和所塑造的形状赋予作品名称“我捏的是床上面是许多小朋友。”“这个是沙发。”“这是苹果。”“这是一个人。”“这是一头大象。”等等。

经过更多的摆弄、操作后在小班的后期幼儿由无目的的动作逐渐呈现出有意的尝试。幼儿常常在塑造前就宣称他要做个什么。然后才开始着手塑造。他们依据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物和游戏中玩耍的小玩具产生了塑造的兴趣可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简单的物体形象。如小汽车、小动物、水果、蔬菜、小朋友等但塑造的是“蝌蚪人”式的浮雕作品。因为手的动作发展不够成熟还不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细节。如幼儿塑造的“小朋友”只有头和身体,“小兔子”只有头和一对长长的耳朵。

2.中班幼儿在小班塑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具有了立体造型的意识。正如日本幼儿心理学家崛崛内所说“(在黏土造型方面)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了较好的有意造型的倾向”。中班初期幼儿还不了解立体的东西。他们还是以图画式的半立体形式去表现事物可以说是浮雕式作品。如儿童塑造的小飞机、小动物、蝌蚪人等虽然已经具有了较完整的结构。但还是用棒状组成的平面图。他们表现的是两度空间式样也就是说虽然用棒状结合并有连接了但是还不能立起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观察实物、玩具能意识到要让自己塑造的人或动物站立起来。就要在腿部多加泥慢慢地尝试着将人物和动物的下部塑造得较粗大。体会到上轻下重的道理。

随着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了解、概括能力的提高中班后期的幼儿塑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能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内涵如塑造不同动作的人在塑造害怕的人时头发是直立着的显得很紧张。

由于幼儿的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能塑造一些立方体、圆柱体并会用合成的方式组合一些复杂的物体如各种式样的汽车和不同的小动物所以逐渐能把自己看到的“顽皮的猫”、“捉老鼠的猫”、“贪吃的猫”等活灵活现地表征出来。他们开始能运用泥塑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感悟的事物突出的特征。

幼儿在此基础上能运用较流畅的方法塑造不同的动物、物体。如塑造长颈鹿幼儿能将一块长的圆柱体用两手一拧、一端向下一弯即呈现出其显着的特征。由于幼儿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所限此时还不能充分地、自如地再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特征的表征。

3.大班幼儿塑造的主题、表现的技能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觉经验发展而提高其泥塑造型能力、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能力、立体性的表现能力都逐步发展运用泥塑表现情感的程度也大大增强了。这一时期由于儿童手部精细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因而他们表现的欲望很强烈喜欢用泥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体验。他们会借助辅助工具来塑造物体的细节特征。所塑造的人物不仅更精细而且已经有动作和神态有的还反映了他们对人物职业的理解解放军的威武、小朋友过生日时的快乐等。大班后期经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动物的不同特征、习性、性格、神态等加以表征“淘气的小猫”、“伸懒腰的懒猫”、“玩尾巴的小猫”、“护食的猫”、“回头的猫”、“猫的一家”等或者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小狗、小羊、石狮子等不同的性格和神态进行较精细的塑造同时反映出自己爱的情感和体验。

总之幼儿泥塑能力的发展最终受幼儿心理发展的制约并伴随幼儿立体知觉能力和知觉经验而逐渐发展。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说由于个体成熟程度、生活环境以及教育上的影响不同个体所表现出的差异也不一样教师应明了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在美厨体验中进行食育教育?

美厨体验不是只让品尝美食,更多的是在美厨体验中渗透食育,通过认识食物的来源、食物的制作、食物的品尝、了解美食文化。因此,每次的美厨体验活动,教师应先介绍本次美食的名称、使用的食材、食材的来源、种植方式、产地、外形特征、营养成分等,对食物存有敬畏之心,爱惜粮食。


2020-05-22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实施幼小衔接的阅读课程?

1.发现

1)封面

孩子阅读绘本时首先要从封面看起,让孩子通过封面的图画和文字来猜猜内容,这样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2)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衬底,它并不只是装饰图案。

3)扉页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这个页面会写有书名以及作者的名字,从这一页可以告诉孩子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很多时候它与正文故事息息相关,有时也会提升主题。

4)正文

孩子的思维与大人的不一样,他们总能发现正文内隐藏的神秘内容,也总能讲故事读出意想不到的意思,应该尊重孩子的不同感受,要积极鼓励孩子边发现边猜想故事,鼓励他们融入故事中去。

5)封底

读完正文的内容,合上书本并不意味着绘本就已经看完了,有时候封底会有故事的延续,并且与封面相呼应,所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在合上书本后认真看封底的内容,或许能让孩子继续发挥想象力。

2.思考

可以引导孩子再现情节,让他们说出自己看完这本书的感受,以及对故事中感兴趣的人物的理解,从而逐渐引导他们联想到自己的行为习惯或者周边的生活环境。

3.表达

阅读绘本,能给孩子创造表达的舞台。绘本不仅能让孩子学习语言,还能让孩子丰富自己的表达。比如让孩子重述看过的故事,进行讲故事演故事或者是续编故事,又或者是让孩子改一改结局或者是情节,这些都能激发出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幼儿拼音文本阅读:

1.对故事题目的解读。

2.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内容的故事结构,根据故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引导幼儿达成对读本内容结构的完整理解。

3.由阅读文字联想的情景画面(可以用简笔画示意)的解读。

4.情节:绘声绘色带有表演性的解读。

5.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收获。

5~6岁幼儿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策略等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5~6岁幼儿的阅读教学还需培养幼儿的概括、评价及前书写准备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概括单页内容、分段内容,甚至是整篇读本的大意,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

 

2020-05-22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指导幼儿染纸活动?

1.手工染纸的起源与现状:

“染纸”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美术,染纸起源于民间印染,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印染文化,中国的印染工艺历经千年,生生不息,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技艺独树一帜,深受中、外人们的喜爱。它是将吸水性纸用折叠、绞夹、卷曲、搓揉、捏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染、浸、罩、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

染纸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染纸,因其变化无穷,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一种适合少儿特点,富于游戏性的美术课。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多种技法的学习及具体制作过程,可以形成学生的创作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激发艺术创作的兴趣。染纸能给学生的创作活动带来许多意外和惊喜,使之对染纸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色彩的敏感性,增进对民间美术中对称、均衡等形式美要素的认识与理解

2.染纸的主要材料:

染纸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有两种一是吸水性强的纸张教学中一般使用生宣纸这种纸张因为所用木浆纤维较粗所以柔软蓬松吸水性强是染纸艺术中首选材料也是染纸成败的关键因素。染纸所用的颜料一般使用水性颜料因为水性颜料色彩颗粒细腻在生宣纸上的渗透力

3.染纸的制作方法与过程:

染纸手工的制作方法,主要可以分为折叠、染色、打开、粘贴四个相互衔接的步骤

1)折叠根据制作的需要,可把纸裁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也可以把纸剪成生活用品的形状,如衣、裙等。折叠方形纸时,可将方形纸反复对边折,再对角折,折成一个小三角形;还可以将方纸分成9等分或16等分的小正方形;折叠圆形时,首先将纸以直径为折位线对折,折成半圆形,然后再以半径为折位线,反复地对折,折成小扇形。由于折叠的方式不同,最后染出的效果也是多种多样的

2)染色:将折好的三角形、方形、小扇形的纸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中指随在食指的后面,先把一个角蘸到盛有颜色的碟内。由于所用的纸吸水性强,颜色就自然渗透到里面去,这样就出现了晕染的艺术效果

3)打开和粘贴如果先蘸黄色,再在黄色的基础上蘸蓝色,这样就会产生绿、草绿、黄等不同的色调变化;一个角染完了再染另一角或另一边依次蘸染,直至完成。注意蘸色时,除了注意色调搭配以外,还要适当留出空白。为了使花纹图案更富变化,还可以用手指、棉签、毛笔等蘸染颜色在纸上点点、画画。将染好的纸,按纸的折缝一层一层地轻轻打开铺平待干。粘贴在打开的染纸作品的四角边缘抹少许浆糊或胶水,粘贴在白色衬纸上

4.染纸的几种染法:

1)浸染法:将纸直接浸入颜料染色,这种方法称之为浸染法

2)滴染法:将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纸上,并将纸进行挤和捏

3)点染法:用毛笔点的方法

5.步骤和方法:

染纸的纹样取决于纸张不同的折叠方法以及所夹扎、浸染的不同形状与位置

1)构思:考虑作品的用途以及构成形式、色调、折叠、夹扎、染色的方法等。如果是用于装饰环境,在构图与配色上要更考究一些,使作品符合图案画的要求;做剪纸用的染纸,最好运用渐变染色法,也可染后再根据染纸作品的效果考虑用途

2)折叠的方法:常用的有田字格(井字格)、米字格、辐射状等方法;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纸折叠成多角形、扇形或任意卷、搓、捏、团等。制作的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出更多的折叠方法,染出更加新颖、别致的作品

3夹扎、染色的方法:夹扎,是在折叠纸张的基础上,用铁夹、竹、木、塑料等异形夹板或其它工具夹扎出纹样。铁夹与夹板还可以起到增加空隙、防止串色的作业

6.染纸的运用。

1)染纸剪纸

2)染纸撕贴画:染得不太理想的作品,可用来做撕纸或剪、撕、贴组合画面。比较复杂的内容可以先起画稿,简单的部分可以直接撕、剪出形象

3)染纸装饰造型:染纸作品还有许多用途,如用来包装礼品,做纸袋、书签以及装饰瓶子、纸盒等。用染好的纸张包装礼品,要根据礼品的造型选择合适的图案、色彩及纸张的形状,还可根据需要在包装盒上加以装饰。用染纸作品叠成人物的衣裙,用牙签或冰棒棍做中间的支撑,贴上人物的头部及其它装饰,做成的纸偶书签。用染纸剪纸余下的碎片,按色调分类,贴在玻璃器皿或其它器物上,不失为一种巧妙的装饰手段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做好幼儿玩教具破损记录及更换记录?

1.幼儿玩教具破损时应立即记录下破损原因日期破损程度。

2.对于可以修复的进行修复,不能修复的进行上报更换。

3.幼儿玩教具更换时教师应及时记录下更换时间,在班级固定资产登记表格中体现出来。

4.个别玩具不能更换的,要注明缺失些部分。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