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对一指导是根据幼儿能力测评后的结果,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的具体指导。一般能力最差的和能力最强的采取一对一指导。
2.指导也针对幼儿情绪不稳定时期的一对一指导。
3.指导重在个别,因此,一定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而不是随机的、没目的的陪伴。
4.个别指导需要提前准备材料,提供给幼儿操作,而不是说教的指导。
5.一对一指导因为是有针对性的指导,可结合观察记录进行。
6.一对一指导可连续进行,直到幼儿能力提高,但要顾及大多数幼儿的教育,因此个别指导时间不宜过长。每天5~10分钟。
1.日常检查:各班各项工作有序,班级教师关系和睦,师幼关系融洽。
2.日常检查:班级环境干净优美,墙饰整洁,能做到每月更新。
3.日常检查:教师能严格按照一日流程实施教育教学计划。
4.班级教师文案工作齐全,无遗漏,质量好。
5.班级一学期无事故。
6.班级一学期无家长投诉。
7.班级教师稳定。
区域材料摆放应是以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兴趣、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合。材料摆放要考虑到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区域摆放要温馨,体现区域教学的优势,材料丰富:
1.各区域有自制延申玩教具,结合班级主题,区域中每周有新增加材料的投放。
2.感官、数学区:材料数量不少于5种
语言区:语言区是最大的区域,指读本、挂图与手偶、图片讲述材料丰富(10种以上)
益智区:自制类玩具不少于5种,每周有更新
艺术区:工具类与材料类分开明确,材料丰富、每周有更新
科学角:工具种类不少于5种
建构区(小中大班):自制类玩具不少于5种,每周有更新
娃娃家(托班):材料不少于10种,帐篷能够为幼儿提供私密空间生活区。每学期有更换材料与延伸内容(更换添加不少于5种)
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和谐的韵律,琅琅上口,深受幼儿的喜欢。儿歌对增长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语言,特别是对语音和语感的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仿编活动是在幼儿欣赏儿歌、理解其内容及结构的基础上,仿照某一儿歌的框架,调动个人经验进行想象,编出自己的诗歌段落。这种活动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在活动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选择适宜的儿歌。
2.让幼儿熟悉、理解和体验原作品。
3.提供相关的仿编材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4.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仿编的串联与总结。
6.注意引导幼儿注意仿编部分,找出关键格式,一般儿歌在进行仿编时都会有关键格式。如:小雨点
小雨点,滴滴滴,小猴戴上草帽啦。小雨点,沙沙沙,小兔撑起雨伞啦。
小雨点,哗啦啦,小猫穿上雨衣啦。
在仿编这首儿歌时先让幼儿了解关键格式,每句的开始部分都差不多,重点仿编后面部分,了解重点,降低难度。
7.观察想象法
幼儿在了解原儿歌的句式与韵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表达练习单中的图片和提示展开想象,进行仿编,可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体。
如练习单中的“晒太阳”可先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什么要晒太阳,教师可讲解世界万物在有了太阳的照射后的作用,会怎么样,为幼儿做相应的铺垫,丰富其想象力,进行仿编。
A.提供道具图片让幼儿仿编
如练习单中”小雨点”提供的图片:小鸭撑起荷叶,小狗躲到屋檐下,小鸡躲到大树下。除此以外,教师还可给幼儿提供其他关于此情节的图片,帮助开拓幼儿思路,进行仿编。
B.个别幼儿的试编,注意能力强弱的搭配
可先让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试编,给其他幼儿提供参考依据,了解怎样仿编,并引导幼儿打开思路进行创编,在此,教师不要忽略能力较弱幼儿,可让此种幼儿最后进行仿编,哪怕是重复其他幼儿编出的儿歌,对其也是一种鼓励。
8.游戏法
在仿编儿歌时我们可以采用游戏形式提高幼儿兴趣,如“分组比赛”游戏,可将幼儿分成几组,看看哪组幼儿创编出来的多,给与相应的奖励。还可“击鼓传花”,传到谁就谁来进行仿编,如果编不出其他幼儿进行帮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