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托班主题课程都有哪些内容?

9月份主题:托班《我》

社会实践活动:我和爸爸妈妈去郊游

10月份主题:托班《圆圆圈圈》

社会实践活动:找圆圆圈圈去

11月份主题:托班《保护眼睛》

社会实践活动户外探索:看到了什么?

12月份主题 :托班《我自己吃》

社会实践活动:喂喂小动物

1月份主题:红红火火过大年

社会实践活动:做糖葫芦

2月份主题:托班《了解非洲》

社会实践活动:非洲歌舞表演

3月份主题:托班《我的玩具》

社会实践:小区玩具我喜欢

4月份主题:托班《我的家》

社会实践活动数数我家有多少

5月份主题:托班《毛茸茸》

社会实践:我的毛绒宠物来做客

6月份主题:托班《红、黄、蓝》

社会实践:找找生活中的红、黄、蓝

7月份主题:托班《我身边的昆虫》

社会实践活动:抓昆虫

8月份主题:托班《认识菌类》

社会实践活动:采蘑菇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教师如何指导科学小实验?

1.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活动目标指导,让其满足探究愿望

由于不同年龄幼儿有他不同的个体能力和培养目标,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个体差异,所以不同年龄的幼儿要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小班幼儿一般采用先知实验答案再实验的方法。如白开水怎么变甜了,先让幼儿尝一尝,比一比,白开水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变甜,然后让幼儿实验知道是因为糖宝宝跑到开水里了,所以白开水变甜了;中大班一般采用让幼儿在实验中探索发现,教师再帮助小结整理出科学道理。如在《乌鸦喝水》的实验中,幼儿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发现什么样的球体能使瓶子里的水位上升,从而联系实际得出结论,能沉入水中的物体才能使水位上升。

2.大胆“放手”让幼儿实验,积极引导幼儿做实验记录,使幼儿充分体验再次创作实验的乐趣

幼儿实验过程,也就是开放幼儿“全脑”的过程,引导幼儿用眼、手、脑、口,实现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也是幼儿体验和感悟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摆弄材料、仪器,充分观察实验过程,多次尝试,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验思维的再创造过程。 在科学小实验过程中及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将实验过程与结果记录在记录本上,幼儿通过实验记录获得的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索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把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的图表,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不管幼儿采用哪种记录方法,幼儿的记录都将有助于将原有的认识与当前的操作结果相比较,调整原有的认识,促进新经验的主动建构,又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幼儿实验情况,从而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教师对幼儿记录结果的肯定,也能使幼儿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总之,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支持的环境,给幼儿真正的探索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使幼儿能在愉快的探索、观察、动脑、动手的活动中得到答案,学习掌握科学知识。


2020-05-22
展开全文 收起
什么是有意识语言学习时期?
有意识语言学习期又称复合句的过渡阶段(3—6岁幼儿)。这个时期的幼儿会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表达自己意愿,简单描述内心想法,发音正确,学会了组词成句的规律。但是简单句仍然在生活中占有一定比例,随着岁数的增加,简单句被越来越多的复合句所代替。 因此,在此阶段,幼儿园语言活动就需要非常丰富,给孩子系统学习语言的环境。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学前幼儿“量排序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概念:排序时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规则排列成序(排序是一种复杂比较及连续的比较)。

意义:

1.排序有利于学习计数。

2.帮助幼儿数数的顺序,建立起数学概念

3.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4.理解排序的可逆性传递性(A>B  B>C  A>C)双重性。

排序的种类:

1.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

2.按规律排序

3.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越来越大越来越小

4.按数排序

发展特点:

幼儿对物体大小长短的排序能力要早于对实物数量的排序实物数量的排序又比抽象的数字排序为先。

排序能力的年龄特点:

1.排序能力与排序数量有关。

3岁幼儿数量在3个物体为宜;4岁幼儿数量为5个物体为宜;5岁幼儿排序数量10个物体以内。

2.思维能力与排序发展顺序有关:正排序逆排序 传递性双重性。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绘本阅读教学的的重点有哪些?

1.示范朗读要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的朗读非常关键。在朗读中,教育者通过语调节奏以及表情动作等对作品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阐释,让幼儿感知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体验作品情感,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同时,幼儿在听的过程中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并且与已有经验整合,从而建构起新的认知。他们能从动听的语言表达夸张的动作表情,有时甚至就是真实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他们会随着故事的推进时而侧耳倾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又沉思冥想他们与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有耳朵就能听,这是天生的本领。但是,“听力”未必意味着善于“倾听”。“倾听”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有自我控制力的“听力”,而听故事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良好途径。在给幼儿朗读故事的同时,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要集中注意力,听清故事的大概内容边听边想:“故事里有谁?”“你听到的哪句话最美?”“谁的话最有道理?”“从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此时的幼儿已不再是单一的听众角色,他们更是用心在与绘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3.看绘本

每一本绘本都是作者精心的作品,让孩子用眼睛看图画内容,内心感受画面表达的意思,会看,看懂也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带着看,引导着看最终看出里面的内涵与情景。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