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测评中需要的工具或器械,教师尽量使用幼儿园现有器材。
2.测评工具无制定,就是用替代物进行。
3.特殊测评工具,根据需要,幼儿园可自行采购,另行申请。
1.教师要多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幼儿在做其他事情中,边玩边吸收知识。
2.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时,随时可播放素听故事、名曲欣赏等。
3.潜课程主要是以幼儿无意识吸收学习为主,不强调当时掌握了哪些知识。
4.在过渡环境中,教师提醒幼儿尽量小声说话和交流。教师在教室内也不要大声说话,学会轻声细语地与幼儿交流。
5.教师要能抓住随机教育的契机,潜移默化传授知识点和要培养的目标。
1.示范朗读要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的朗读非常关键。在朗读中,教育者通过语调、节奏以及表情、动作等对作品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阐释,让幼儿感知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体验作品情感,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同时,幼儿在听的过程中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并且与已有经验整合,从而建构起新的认知。他们能从动听的语言表达、夸张的动作表情,有时甚至就是真实的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他们会随着故事的推进时而侧耳倾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又沉思冥想,他们与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有耳朵就能听,这是天生的本领。但是,“听力”未必意味着善于“倾听”。“倾听”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有自我控制力的“听力”,而听故事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良好途径。在给幼儿朗读故事的同时,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要集中注意力,听清故事的大概内容,边听边想:“故事里有谁?”“你听到的哪句话最美?”“谁的话最有道理?”“从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此时的幼儿已不再是单一的听众角色,他们更是用心在与绘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3.看绘本:
每一本绘本都是作者精心的作品,让孩子用眼睛看图画内容,内心感受画面表达的意思,会看,看懂也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带着看,引导着看,最终看出里面的内涵与情景。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内容丰富,灵活性大等特点,有利于发挥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质量高的体育活动不仅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达到强健体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同时要具有合适的,丰富的活动环境和氛围也很重要,那么相对的说: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对体育活动的影响也很大。活动中不仅要运用显性的图画等装饰物,运用游戏手段开展,还必须关注音乐的使用,让体育活动蕴含在音乐之中。
1.转变观念,重视音乐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把音乐整合到体育活动中。
现在很多人都存在“幼儿体育只是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的看法。但在现实中的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而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它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心理因素的发展。转变观念,把体育活动整合到音乐中,更有效的提高两方面的发展。在体育活动中的音乐使用应在体现音乐功能、内在价值的基础上,突出和强调两者的功能,使两者有机统一。在韵律操、器械操、音乐舞蹈等户外综合活动中,结合内容选择音乐很重要,音乐的配合能使活动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实生活中会同时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和体育锻炼的元素,教师应敏锐的把两者结合。根据场地、时间、及活动内容让节奏鲜明的音乐贯穿始终,使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互相渗透。例如:在歌曲“嘻刷刷”中,幼儿一听马上就根据歌词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各种劳动过程中的有趣姿态,如果以此编成劳动模仿操,歌曲带领幼儿有目的锻炼,为幼儿的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活力激励着幼儿积极地参与锻炼。体育活动可以不只是体育活动,音乐教育可以不单是音乐教育,这正是整合课程给我们理念。
2.运用音乐融合,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通过音乐激发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参与情绪,让音乐与体育活动相融合,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音乐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的韵律感,也能激发幼儿的情趣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动作的表现力。
例如,在体育活动“好玩的报纸车”中,活动主要目的是利用各种不同大小的纸皮车,提高双手持物、保持平衡的能力,同时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基于车的特点,可选择两种快慢不同的音乐“玩具兵进行曲”与“水仙花园舞曲”用于不同环节。在幼儿两两合作进场后,同时提出要求:听听这两种音乐谁快谁慢呢?音乐快车子要快,音乐慢车子要慢,音乐停车子也要停。幼儿两两合作,根据音乐的快慢及时调整车速。音乐结束时,幼儿会非常高兴。可见,适宜的音乐对于调节幼儿运动的状态和活跃运动的氛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让音乐贯穿于体育活动,让音乐带动体育活动。
实践与观察证明,教师对幼儿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幼儿体育活动的质量。以往的幼儿体育教学虽然大多采用了幼儿最喜欢的体育游戏来达到活动的目的,但很少重视如何运用游戏与音乐相结合这种手段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身主动的发展。因此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应该克服体育活动中动作的单一性练习及组织形式的机械化,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幼儿的走、跑、跳、跨、平衡等能力。让音乐贯穿于体育活动,让音乐带动体育活动,灵活地用音乐与游戏结合开展体育活动,相信活动的质量会更高。
如何使用这一手段?结合目标、根据环节妙用音乐是关键。详细来说可以在体育活动的开始部分、基础部分、结束部分都可以结合音乐。
(1)在活动开始时音乐的使用:如果一开始用好、用妙音乐,不仅能使幼儿分地活动开身体,而且还能把幼儿引人活动的情境之中。比如在“小公鸡学本领”活动中,教师使可使用轻快的“公鸡进行曲”,音乐的节奏轻快、明朗,幼儿活动的激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2)活动过程中音乐的使用:大多数教师在活动的热身阶段比较重视音乐的使用,而在活动过程中能巧妙地、适宜地使用音乐的活动为数不多。因此,探讨怎样使用音乐,不仅能使幼儿很好地活动身体、融入活动的情境,而且能使音乐的参与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接受活动的规则。根据活动的进程和活动的需要巧妙地运用音乐,使音乐的节奏与活动的节奏、幼儿情绪节奏趋于一致,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爬行活动“走迷宫”中,教师可充分地运用音乐这个手段,该活动的一个难点是让小班幼儿感受不同节奏的爬行,教师在创设一些图示的基础上可巧妙加入了音乐,音乐的节奏正好与图示代表的节奏一致。幼儿在慢爬的时候,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在快爬的时候,音乐创设的氛围就是简洁、明快的。幼儿既能在愉悦、有趣、开心的环境中锻炼了一种能力,同时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与辨别的能力。
(3)活动结束时音乐的使用。
幼儿在经历一系列活动,尤其是运动负荷较大的活动之后,身体和心理也会相应地由高潮转向低潮,由亢奋转向疲劳。此时,教师适当地使用一些节奏较缓慢的、轻柔的音乐引导幼儿进行放松训练是相当重要的,音乐的参与可以使幼儿平稳地完成这一过渡。
(4)让音乐提高幼儿在体育活动中非运动体能的发展。
体育活动除了要达到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与动作发展外,还担负着非运动体能方面的发展。这里所指的“非运动体能的发展”是在活动中把情感目标放在首位,培养幼儿乐意参与活动,轻松的体验参与体育活动中的乐趣,体验不同活动形式的情感,包括竞赛的乐趣、合作游戏的乐趣、战胜困难的喜悦、失败的气馁、着急的情绪等等。
体育游戏“打到大灰狼”中教师除了让幼儿体验战胜困难的乐趣让幼儿感受失败的气馁。活动中运用音乐帮助幼儿对喜悦、气馁的情感有更深的体会。当有幼儿来不及躲避被大灰狼捉住后,教师及时播放一段紧张而又带点沮丧的“单簧管波尔卡”,引导幼儿感受那种挫折、失望的感觉。当幼儿通过努力救回同伴,把大灰狼打跑后充满喜悦时,马上播放一首“欢乐颂”,把让幼儿体会高兴的情绪。例子说明音乐可以提高幼儿在体育活动中非运动体能的发展。
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体育教育可以不单是体育教育,音乐教育可以不单是音乐教育,在体育活动中有机的加入音乐元素会让体育活动更丰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