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特别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为主,丰富幼儿头脑中的形象积累,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记,强化幼儿的形象记忆。
1.首先初步认识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能愉快大胆地作画。
2.学会使用蜡笔、水彩笔、棉签等工具进行涂染。
3.引导儿童在涂抹过程中把画面画满。
4.学会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创造各种图式。
晨检袋:班级进门门口,方便幼儿一进门就可以直接插卡,老师可方便通过看晨检袋观看幼儿入园人数及身体状况。
坐圈袋:在阅读区内,幼儿早餐后坐在地毯上,一名教师坐在地毯上等待,幼儿饭后进行坐圈(谁吃完陪同幼儿一起)减少无效等待,坐圈后幼儿可看书或手头玩具等待下一项活动。
照顾自己袋:在洗手间及饮水处中心,方便幼儿便后、饮水后及时插卡。
幼儿园远足是一项具有综合功能的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和适应能力,还能锻炼耐力和毅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幼儿园开展远足活动常因教师组织经验不足、担心幼儿安全、教育整合意识缺乏、组织指导不当等,出现内容形式较单一、幼儿行动受限制、资源缺少整合等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远足活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带领幼儿尝试一下远足活动。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幼儿及家长都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教师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校旗、幼儿校服、饮水、零食、消毒湿纸巾、医药、垃圾袋、毛巾等。
2.设计路线:远足路线设计不少于2公里。例如,从幼儿园走到XX公园,再走回来。
3.设计路途障碍: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障碍设计难度中等,比如幼儿会看地图,会问路,会找公共卫生间等。
4.活动开始前,指导幼儿安全防范培训及问题讨论,迷路了怎么办?如何防止走路摔倒?如何过马路?如何坚持走完?走累了如何解决?
5.活动中,教师分工明确,每人重点照顾5~6名幼儿。相互随时沟通。
6.活动时间为:路程来回2小时为宜。可随时休息。
7.活动中,安排专人照相、录像、记录远足活动过程。
8.活动结束后集体合影留念。每名幼儿讲一句话对此次活动的感受与想法。
9.远足过程中遇到坚持不下来的,身体不适的,闹情绪的,能说服的尽量坚持完成全程。除非特殊情况,教师可中途让某幼儿退出活动。
10.对完成全程的幼儿给予表扬与赞美。
11.远足活动建议中、大班幼儿每学期一次,每次更换一次地点,每次增加难度。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美术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1.首先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要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风景。在看到美丽的花朵和好看的树叶时与幼儿一起讨论对美的感受。让幼儿观察常见的动植物以及其他的物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美的方面,比如颜色,形状,形态等。《秋天的树》活动中组织幼儿观察园里的树,观察秋天树叶的数量、颜色、形状等。
2.给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贝壳、豆类、羽毛、彩色毛球以及碎纸片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造,老师不应该做过多的要求。如美丽的鱼装饰时幼儿可以选择太空泥,彩纸或者彩笔。
3.要了解并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幼儿敢于表现。不做过多的干预,或者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在幼儿需要时再给具体的帮助。对于幼儿作品不能简单的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标准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