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学期计划的设定下,按学期计划设定月计划的教育教学、家长工作、保育工作等目标及实施细则。
2.上月问题:主要是从幼儿生活常规培养、能力培养、教育教学、幼儿体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本月工作重点:根据上月问题,本月需解决的问题:包括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生活常规等。
4.健康领域:根据幼儿发展目标(测评目标)选出适合本月完成的内容,填写发展目的与活动内容。一般从大肌肉发展、户外活动游戏、小肌肉发展等方面设置。
5.语言领域: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目标(测评目标),选出适合本月完成的能力目标,从素听、识字、阅读、诵读、表达等方面设置。
6.科学领域:科学领域除了科学小实验,还有数学活动的目标(测评目标),教师要一起设定好本月内能完成的目标。
7.社会领域:此内容涵盖美德、行为养成、礼仪、交往能力等目标(测评目标),教师根据本月需完成的目标设定内容。
8.艺术领域:此领域涵盖音乐和美术两个方面的能力发展目标(测评目标)。教师要根据本月名曲欣赏、歌曲、器乐、美术、手工、名画欣赏等内容来设置。
9.本月家长工作重点:家园联系栏内容更换、爱幼儿园内容更新、家长沟通重点、本月家长会等。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
总目标: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
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3.喜欢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表现与创造。
绘画:
1.能比较合理的构思和组织画面,布局合理。
2.能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情节和变化。
3.能通过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4.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手工:
1.喜欢使用美术材料和自然物、废旧材料等进行制作,能表现事物和角色的某些细节,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2.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欣赏:
1.能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美,知道作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能对自己同伴的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3.能发现自然风光和美术作品中的美,能初步体会作品所表现的含义和美感特点。
4.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创造:
1.能选择不同的材料自己设计、制作装饰物或小玩具,作品能表现出事物的突出特征。
2.能根据不同材料进行简单作品创作。
3.能根据不同内容进行简单作品创作。
四层玩具柜、一个地毯、一组积木、一组动物、一组交通标示、还有三个盒子。
建构积木分两种:一种是桌面的;一种的地面的。配备地毯或者地垫的是大型积木搭建柜,桌面的叫小型建构柜。
柜子第一层:把动物放在第一层
第二层:有形状的积木,比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第三层:不规则的积木
第四层:放三个盒子用来放辅助材料,盒子里面可以准备幼儿的作品(画小树、画小动物、小车);另外盒子(儿童零食的盒子,建构材料放这里、化妆品盒子、包装盒)
还有一个盒子(孩子在建构中需要的材料、自制和搜集材料)
建构区培养目标:
1.能积极的参与建构游戏,对建构材料感兴趣;
2.掌握多种材料的基本操作方法,搭建出各式各样的房子,滑梯等;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操作,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事物形状、性质和状态的词汇,幼儿灵活运用形容词。能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么如何使孩子掌握形容词呢?
1.通过直接感知来学习形容词
幼儿期是孩子感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孩子能通过看、闻、摸、尝来了解事物,并掌握相应的形容词。如:让幼儿了解有关水果特点的形容词。先让孩子观察橘子,让他们知道橘子是橙色的,再让孩子去闻,让幼儿知道橘子的气味香香的,紧接着让孩子摸,感知粗糙一词的含义,最后让孩子尝,得出橘子的味道是酸甜可口的。对孩子来说,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来获取形容词的形式,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也是他们乐于接受的。
2.培养对形容词表达的兴趣
例如,教师指着一个苹果,要求幼儿说说是怎样的一个苹果。幼儿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大的苹果。”老师说:“这是一个红红的苹果。”幼儿说:“这是一个圆圆的苹果。”老师说:“这是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也就是说,当教师和幼儿在描述一样东西时,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幼儿从各种角度去表达,这样幼儿就会逐步对词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3.日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教宝宝新词
例如,教幼儿“烫”和“温”这两个词时,可以在幼儿要喝水的时候进行。如果幼儿急着要喝,这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水是烫的,不能马上喝。让幼儿用小手碰一下杯子,还要引导幼儿看杯子里冒出来的热气。
然后可以反问幼儿,这水为什么现在不能喝?让幼儿说出“烫”这个词。接着往开水里加一点凉开水,告诉幼儿,加了凉开水,烫的就变成温的了,就可以喝了。
4.指导宝宝观察、比较事物
客观事物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描写事物的形容词也是非常丰富的,让幼儿观察、比较事物,才能理解形容词的意思。例如,带幼儿观察花草树木,可以教幼儿学说“美丽、漂亮、鲜艳、红的、黄的、白的、绿的”等词。吃饭时让幼儿比较大碗、小碗,学会“大、小”,比较桌椅可以知道多、少。吃水果和点心时教幼儿学说“葡萄是圆的,香蕉是长的,烧饼是扁的”等。又如让幼儿观察五个手指,可学会“长、短、粗、细”,让幼儿比较班上小朋友的身材,理解“高、矮、胖、瘦”等词。带幼儿上街,让他们比较汽车、自行车的速度,学会“快、慢”等词。
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掌握事物的某些特性及相关的形容词。
5.通过不同感官掌握相应的形容词
(1)让幼儿用耳朵听各种声音,学会“响亮、低沉、好听、难听”等词。
(2)让幼儿用鼻子闻气味,学会“香、臭、酸、腥”等词。
(3)幼儿通过品尝事物,可学会说“酸、甜、苦、成、辣、鲜”等词。
(4)让幼儿用皮肤和手接触和抚摸物体,学会“软、硬、冷、热、凉、烫、光滑、粗糙”等词。
(5)让幼儿通过身体感觉,学会说”痛、痒、饱、饿、渴、馋”等词。
(6)通过评价人的行为,让幼儿掌握一些描写人的品质、性格的形容词,例如“好、坏、勇敢、懦弱、胆小、善良、懦弱凶狠、小气、大方”等词。
优秀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教师给幼儿讲完故事后,可以简单的评价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教幼儿学说形容词,例如大灰狼是“凶恶”的,狐狸是“狡猾”的,小山羊是“善良”的等等。
6.鼓励宝宝把学过的形容词用到不同情境中,巩固所学的词汇
形容词的使用是幼儿语言能力提高的一大表现,使用形容词会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使幼儿的词汇贮存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会提高幼儿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多引导幼儿大量使用词汇,大量运用形容词,加强幼儿对形容词的理解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