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标: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
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3.喜欢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表现与创造。
绘画:
1.能比较合理的构思和组织画面,布局合理。
2.能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情节和变化。
3.能通过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4.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
手工:
1.喜欢使用美术材料和自然物、废旧材料等进行制作,能表现事物和角色的某些细节,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2.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欣赏:
1.能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美,知道作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能对自己同伴的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3.能发现自然风光和美术作品中的美,能初步体会作品所表现的含义和美感特点。
4.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创造:
1.能选择不同的材料自己设计、制作装饰物或小玩具,作品能表现出事物的突出特征。
2.能根据不同材料进行简单作品创作。
3.能根据不同内容进行简单作品创作。
班级环境创设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创设和室外环境创设。
室内环境创设包括:主题墙、班级吊饰、区域摆放、班级布置
室外环境创设包括:幼儿作品墙、走廊吊饰
1.托小班的环境创设色彩要鲜明,要易于观察识别,托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并努力探索其中的奥秘,尤其对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在创设托小班环境时,教师一定要选择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易于让幼儿观察认识的内容,并且要注意分类清楚。
2.中班环境创设的材料要相对丰富,要为幼儿观察提供条件。对于中班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单规律,并从中体会到愉快的情感。因此,中班自然角的材料要相对丰富一些。
3.大班环境的创设,应更多地为幼儿提供能够进行观察比较的东西,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和探索。
1.观察记录不同于教育笔记。
2.观察记录是有目的的,不是随机的。
3.观察记录分为:个体观察与群体观察、区域观察、材料使用观察等。
4.观察记录是教科研活动的一种,需要观察目的明确、观察时间连续、不可通过简单观察得出结果。
5.观察记录的格式分为:观察目的(为什么要观察他?)、观察地点、观察对象、性别、年龄、观察时间(日期)、观察次数(观察是连续的,这是第几次的观察?)、观察过程(详细记录)、观察分析(什么原因造成)、解决措施(定出解决方案)。
6.观察记录针对个人观察一般是指:家长反映的问题,如孩子胆小、孩子不良习惯、孩子突然的变化。教师自己发现的问题,如幼儿不喜欢与人交往、破坏性行为、不善于表达、动作发展与年龄不符等……教师需要通过观察、了解、分析造成孩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个案观察包括:个性、习惯、情绪、意志力、动作发展、与人交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观察,因此不可能通过一次的观察或短时间的观察就下结论而采取简单方式解决或采取教师主观判断来解决,需要教师耐心、细心、持续、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进行记录。
7.观察记录中以原始记录过程为主,观察者不应加入主观判断的语言及文学描述语言。
8.观察记录针对群体观察一般是指对活动材料的操作、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问题的方式及内容、区域材料的使用次数与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法等进行观察,目的是便于解决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区域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区域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及参与?教师的引导是否能帮助幼儿建立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激发幼儿积极的参与等。
9.观察记录没有篇幅限制,根据观察对象决定观察次数,如果观察一次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用写观察记录,写教育笔记即可。观察记录往往是经常多次教育引导无法解决的问题,才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进行。所以,观察记录最少连续观察5次以上。最多篇幅不限。通过观察、分析、指导、矫正方法、联系指导,直到问题解决。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
益智区也叫桌面建构区,由两个四层玩具柜 ,一个长条桌,六把椅子组成。
其中一个四层玩具柜叫拼插类玩具,另一个叫益智类玩具柜。摆放在靠近门口地方。
益智类的柜子:拼插类、棋类、拼图、小迷宫
桌面建构类的柜子:木质类为主
益智区培养目标:
1.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运动准确性,提高手、眼、脑的综合协调能力;
2.发展幼儿手指灵活性,锻炼精细动作;
3.能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等感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