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班级两名教师各自写自己的日计划。
2.尤其是新教师,从事三年以内幼教工作的教师都需要写详细的日计划。
3.生活活动:包括来园、进餐、入厕、喝水、睡眠、整理自己物品等目标(测评目标)、指导重点(需要指导幼儿的姓名)。
4.区域活动:幼儿自选活动(工作)时间,教师要计划出今日区域测评目标、准备的材料、测评的幼儿或指导的幼儿具体到人。
5.分组教学(集体教学):写明教育目标(测评或指导目标)、准备的材料、内容及过程、重点、难点。
6.户外活动:集体活动一般指教师设计的体育游戏,写明目标(训练幼儿哪些体能)内容(游戏名称)。
7.自由活动指户外体育游戏及自制户外玩具部分,写明目标(训练幼儿哪些体能)、内容、名称、准备的材料等。
8.反思与分析:反思及分析今日教学活动中哪个阶段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哪些活动或课程没达到预期目标,分析原因,找出问题。
9.延伸活动:指通过反思分析找出的问题,设计改进措施(什么时候、进行哪些活动、目标、方法)。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
1.户外活动前班级助理老师组织幼儿活动前入厕洗手,主教老师组织站队检查,助教老师帮助幼儿整理好服装、鞋子。
2.主教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助教老师在队伍的中间位置,班级助理在队伍的最后,保证眼睛看到每一位幼儿。
3.主教老师在活动中及时掌握活动密度,强度,动静结合,照顾体弱儿,助教老师负责拍照、辅助游戏,班级助理维持好游戏秩序;关注安全。
4.在户外测评的时候主教老师组织一部分幼儿去测评,另外的幼儿跟着助教老师做游戏。做游戏时要先跟幼儿讲好游戏规则,班级助理辅助让游戏注意安全,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情况、出汗量。
5.户外游戏三位老师都要做到关注: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做好器械运动时要保护好幼儿的安全。
1.结合月计划细化的各部分目标及内容分别写入本月四周中。
2.周工作重点:根据本月工作重点,细化到每周进行指导。
3.生活常规:本月生活常规是从月重点中分化出来的生活常规需重点指导的目标、内容。
4.教学重点:主要是五大领域的各目标与教学重点。(测评目标)
5.户外活动重点:将月重点中的幼儿体能方面的目标(测评目标)放入周计划中,目标明确并细化几条便于每日实施,重点突出。集体游戏要写名称与目标,分散活动要写目标与户外体育材料有哪些。
6.区域活动:教师指导重点区域(测评目标)是什么?投放的新材料与目标吻合。
7.每日教育教学:将周教学重点分化到每日的分组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填写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与内容。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
1.托小班的环境创设色彩要鲜明,要易于观察识别,托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并努力探索其中的奥秘,尤其对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在创设托小班环境时,教师一定要选择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易于让幼儿观察认识的内容,并且要注意分类清楚。
2.中班环境创设的材料要相对丰富,要为幼儿观察提供条件。对于中班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单规律,并从中体会到愉快的情感。因此,中班自然角的材料要相对丰富一些。
3.大班环境的创设,应更多地为幼儿提供能够进行观察比较的东西,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和探索。
瑞士音乐家、教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Dalcroze)在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期间(大约在1900年)提出的一个音乐教学学说。又称"体态律动学教学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尔克罗兹到欧洲各国旅行示范教学,使他的这套体系更为广泛流传,对于奥尔夫、柯达伊等人音乐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达尔克罗兹的基本情况及影响
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音乐家、教育家。1892年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大约在1900年左右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针对这一点,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教学法。他前后花了约几十年的时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在他的艰苦努力和有关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成功。今天他的方法不仅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广泛地用于舞蹈、戏剧、绘画、运动等方面的训练,而且还推广于音乐治疗、残疾与弱智儿童以及康复医疗等领域中,在五大洲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该教学法的教师。
2.达尔克罗兹的教育思想
人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的,人体本身就是乐器。因此,要进行音乐训练,只训练耳朵、嗓音、手指等是不够的,必须练好人的体态,姿势及各种形体动作。单教儿童用手指弹奏乐器是不够的,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进入产生乐曲的激情中去,把乐曲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以达到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加细腻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学习之能力。
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1)立足于听(音乐),而且是以教师的即兴伴奏为主。
(2)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3)教学方式主要是游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4)教师的音乐造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等各方面的“即兴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4.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与基本音乐课大致相同,只是不以讲授为主,而是听音乐,用动作表现音乐。一开始就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如:“走”的练习,一般从教速度开始,让全班学生按规定速度走路或摇摆,然后加上喜、怒、悲、惧等感情,速度不能改变。还要探索不同的方向感,如向前、向后、向右等。探索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想象在水中、泥沙中划动臂和脚等。探索不同的走路方式,如并跳、跑跳等,启发学生想象。
5.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的部分组成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实践是由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三部分内容组成。尽管体态律动由于其独创性和科学性早已被人们公认为是卓有成效的音乐教育手段,并成为独立的学习领域。但是,达尔克罗兹本人更愿意把他的音乐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在《节奏运动、视唱练耳与即兴》一文中指出:节奏运动、视唱练耳与即兴的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中三个重要的分支,认真研究这三者的基本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1)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是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以培养学生利用听觉获得轻松、协调自如得节奏感为目的。
(2)体态律动的动作一般分为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两类。原地动作包括:拍手、指挥、摇摆、弯腰、说话、歌唱等;空间动作包括:走、跑、爬、蹦、跳、滑等。这些动作可以和身体的高、中、低位置结合,也可以用身体的头、身、臂、手、脚等各个部位,与歌声的动作、体感、表演等相互配合,以表示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总之,身体的各个部分有如乐队中的各个乐器声部一般。但必须注意动作的整体性,并要按照预备、起奏、延续、恢复四个步骤进行练习。
(3)体态律动学教师必须具有即兴创作的才能。他(她)即兴创作的音乐必须能训练、支配、指挥和促进孩子们的动作。在钢琴上即兴创作需具备六项条件:
A.准确的听觉力
B.发明唱和演奏旋律的能力
C.当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调(换调)为旋律伴奏时,要协调
D.准确的视奏
E.熟记许多童谣、民歌和作为例证的或有戏剧性效果的其他曲调
F.用音乐的声音再现孩子们动作的节奏和为孩子们即兴设计动作、音乐的能力
(4)达尔克罗兹的视唱法内涵,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包括一系列的视唱练习,通过练习,训练耳朵,身体与语言、歌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种视唱法与一般的不同。它先采用一线谱,通过读、唱音名来认谱。后按等时值读每个唱名,再练习以不同速度或临时用教鞭指谱视唱法。 视唱最先练习c自然大调音阶,用节奏上的变化使音阶成为旋律,并要求上行时唱渐强,下行时唱渐弱。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培养方向是多方面的其内涵亦是极其丰富的。它不仅对儿童有极为重要的启蒙作用,而且可以不受年龄限制,在各种年龄和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中都可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对全面开掘出学生们的音乐才能,促进其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在设计课程时的原则
(1)必须使孩子的身体从事工作
(2)必须激发孩子的大脑去思考
(3)必须运用从孩子们自己在运动中汲取的素材创造一些非常简单的音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