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教师要提前设计活动内容,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动静交替,活动量不能大,但也不能活动量太小。一般户外活动设计为一个操,2个游戏,三个自选,教师指导测评与体能训练等内容。
教师带领幼儿做活动时,对运动量不够的孩子,多关注,可用各种方式来激发幼儿动起来,比如:夸奖、赞美、带动等方式。
对活动量太大,一直闲不下来的孩子,也要关注到,给活动量太大的孩子,安排安静一些的活动。
观察幼儿是否活动量够,就是看孩子的出汗量,出现出现大汗淋淋的孩子,一定是活动量大了,适当提醒这样的孩子休息一会,对活动30分钟后幼儿仍然无出汗,说明活动量还不到,可适当加大一些活动量,幼儿额头、鼻尖微微出汗说明活动量合适。
幼儿园体育课一般都是按照教案实施,当教师没有教案是是否就不会上体育课了呢?其实只要按照体育课程流程进行,没有教案一样能上一堂很好的体育课。
第一、日常训练幼儿站队,站队也是要想经常训练,先学习排成一队走,从一队走学习换成1队变2队;幼儿报数,单数向右一步,就是一队变两队。从两队再变四队。经常训练,幼儿队形就站的很好了。
第二、体能训练,日常的体能训练就是按照目标测评,经过测评后,教师给予未达标的幼儿进行训练,训练前教师示范正确方法,幼儿模仿学习。
第三、体育游戏,在我们的教师指导用书中,有200个体育游戏,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在里面选取适合本班幼儿的游戏,每日户外游戏时经常玩一到两个。
第四、体育竞技比赛,每个月班级都可以组织一次班级幼儿走、跑、跳、钻、爬、攀登、耐力等能力的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根据以上四个阶段完成后,幼儿的一节完整体育课也就出来了。
体育课第一步:站队,变队形。
体育课第二步:体能训练,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练习。
体育课第三步:体育游戏:以自制户外玩具为主的一项即可。全班幼儿轮流玩一种自制户外玩具,教师讲解要点与注意事项即可。
体育课第四步:幼儿竞技比赛:获得小组第一的,发小红旗。
每次体育课围绕一个体能项目为核心的内容,进行设计,相信老师们都可以上好一节快乐的体育课。
1.安全性:
在班级内不论布置怎样的环境,首先考虑安全,在幼儿园幼儿的身心安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幼儿接触的材料必须保证安全,布置环境一定考虑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教育性:
班级环境创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教育性,同时环境创设的目的是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所以幼儿决定了环境创设的教育性的特点。
3.动态性:
不论是幼儿的绘画作品还是主题墙面的内容都要随时进行更换,让幼儿有新的视觉刺激,同时幼儿再去活动也要进行更换,有的区域幼儿不是很喜欢,或设置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就需要及时更换,体现动态性的特点。
4.互动性:
互动性是班级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互动性与环境创设的有效性是成正比的,环境创设只有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5.趣味性:
环境是幼儿活动的场所,因此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有趣幼儿才会乐于参与。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服务对象是3—6岁的幼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的环境要引起幼儿的关注和喜欢,必须要带有趣味性。
6.美观性:
布置漂亮美观的班级环境,不仅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更重要的是对幼儿审美情趣的一种培养与熏陶,班级环境创设中,教师要考虑颜色的搭配运用,布局的设计新颖的,给幼儿一种美观、舒适的感觉。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
1.从具体到抽象:具体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抽象水平的加减。
2.从逐一加减到按数群加减:逐一加减有2种水平,一是全直观的动作,一是半直观的动作,逐一点数。按群加减就是将2个数之间进行的加减:5+4=9。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年龄特点:
1.4岁前: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
2.4—5岁:具体水平及表象水平的加减层面,不能进行抽象水平的加减。
3.5—6岁:学习减法要难于加法,因为是加法的逆运算。还有幼儿会返回到逐一点数,掰手指运算,教师不应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