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语言。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人类有了语言,才得以脱离动物界。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这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人类之所以需要语言,是因为语言可以传递信息、沟通感情、传播经验,使复杂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同时引导、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引发儿童对阅读、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在音乐活动中,出现的练习单,是让幼儿通过练习单巩固当天学习内容,加强理解当天学习内容。
练习单一般都是连线、绘画、涂色等,通过这些操作,老师也可以了解幼儿本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在音乐七彩灯环节 ,老师请幼儿翻开练习单,用自己喜欢的水彩笔完成练习单内容,比如“小蜗牛与高音谱号”,用水彩笔按照练习单的分步画出高音谱号,让幼儿先认识高音谱号,练习高音谱号在五线谱中的写法,让幼儿巩固学习音乐知识。
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使幼儿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
1.带领幼儿发现和理解节奏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活动中,告诉幼儿 ,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节奏, 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
2.用语言通过歌词培养节奏感
在幼儿对节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后,可组织他们用语言来表现节奏。 幼儿歌曲的歌词具有一定节奏性,幼儿可以一边说,一边用手打出节奏,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涨,很多幼儿都能看着节奏谱,手脚并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还让幼儿比较分析那些儿歌和歌曲节奏与他们学过的那些节奏型相同。这样,不仅训练了幼儿打击节奏的能力,同时还训练他们听辩节奏的能力。
3.一对一式教学。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个别有针对性的练习。
4.对实在不喜欢打节奏的幼儿,不强求孩子一定去做,幼儿在旁边听也是一种学习和熏陶,随着年龄增长,会有所提高。
5.在多次训练后,一般指一学期后,如果某些幼儿仍然节奏感差,教师就安排在一节音乐课中跟随音乐做动作(律动)即可或做其他辅助工作。
运算能力是幼儿学习数学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速算训练能够提高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思维的灵敏度和自信心。
1.理解什么是口算速算
口算,就是一边心算一边口说的运算。口算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记忆当时的结果。速算,利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较快的加减运算。用一种思维、一种方法快速准确掌握任意数之间的速算方法。
2.具体实施策略
① 重视思维过程,形成技能技巧
口算能力的形式是一个渐进过程,在形成计算技能的过程中,幼儿思维活动逐层压缩,步骤逐步简化,计算推理过程也逐渐简化,随着熟能生巧,幼儿可达到脱口而出。
② 先慢后快的原则
初期训练,侧重于法则的理解和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只要求正确,不要求速度,着力于巩固口算知识,逐步形成口算技巧。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上,逐步达到正确和速度的同步。
③ 加强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加强基本口算的训练。打好基本功,切实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
其次,易错的题目要及时预防,反复练习。易混淆的题目比对练习,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④ 训练形式体现灵活多样
首先,训练形式以分散、集中相结合。在平时坚持分散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可进行集中训练,帮助幼儿归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
3.常用的口算速算方法
凑十法、借十法、去尾法、拆补法、分组凑整法
① 分类练习
在连加“凑整”速算练习中,先集中练“凑十”,再集中练习“凑百”,最后集中起来练习,引导幼儿整理“凑整”法的算理。
② 口诀法
进位加法(凑十法)
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退位减法(破十法)
破十法: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减四加六,减三加七,减二加八,减一加九。
平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减为十,减剩数。
③ 趣味儿歌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
④ 做减法想加法
凡减8,被减数个位加上2,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7,被减数个位加上3,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6,被减数个位加上4,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5,被减数个位加上5,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4,被减数个位加上6,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3,被减数个位加上7,就是它的得数;
凡减2,被减数个位加上8,就是它的得数;
⑤ 退一加补法(100以内退位减法)
30-1,退1加9,等于29; 30-2,退1加8, 等于28;
42-3,退1加7,等于39; 51-4,退1加6, 等于47;
52-5,退1加5,等于47; 63-6,退1加4, 等于57;
76-7,退1加3,等于69; 85-9,退1加1, 等于76;
76-9,退1加1,等于67; 93-8,退1加2, 等于85。
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口算、心算,用头脑思考,在理解数理题的基础上加快运算速度,培养良好数学思维的孩子,掌握的是系统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通过正确的口算、速算方法的培养。从而贯穿整个学习生涯。
学前幼儿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上下、前后、左右、远近。
辨别空间方位的过程:
1.以自身为中心的定向。
2.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
辨别空间方位区域的扩展:
三四岁幼儿所理解的上下、前后和左右的区域十分有限,仅限于能直接感知到的范围内。五岁幼儿区分前后区域范围扩大,可以辨别离自己身体比较远的和偏离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物体的方位,开始逐渐将方位理解为一个连续的统一整体
六岁幼儿已能将空间方位看成连续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