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区里面有:手偶、指偶、头饰、百科卡、多米诺纸牌、三幅识字卡片。
1.靠门书柜:进门的一侧,放从家里带来的书或者从绘本图书室借阅的,这样孩子一进门看到比较醒目。内侧格子里放孩子教材类图书,比如:《素听字卡》、《三字经》、《古诗接龙》等。
2.三层柜:第一层摆放指偶和手偶用来套在手上进行表演
第二层:多米诺、百科卡、头饰
第三层:三幅字卡放最下面一层
每层三种,一共是三层,语言区里一共是九种玩具。
3.靠近晨检袋的柜子:上层放教师的文案类。下层可以依次放孩子的九大课程练习单。
4.语言区因为看书所以要求光线要好,区与区之间要考虑。
5.语言区属于安静的区域,所以旁边不能靠近吵闹的区域,这块要选择清楚。
6.两个玩具柜之间不衔接。
7.玩具柜不靠墙。
8.玩具柜中间不留过道。起到隔档、隔断的作用,不是一个只是放玩具的作用。
9.玩具放回的原则:层与层之间不变位置,若孩子放错层,老师要进行调整。同一层位置可以互换。
幼儿剪纸活动: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剪纸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智力趣味活动,除了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外,还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是美术教育手段之一。
教师指导:
1.感受民族氛围,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剪纸艺术具有源渊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但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了解的很少。因此,教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幼儿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在墙面上布置“民间剪纸”,是一幅幅典型的剪纸作品,在窗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窗花,在墙上挂着各种形状的剪纸。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观摩中学习。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在剪纸活动中,先引导幼儿观察,从简单的形状、线条开始,逐步转入复杂的花形。例如:剪窗花前,鼓励幼儿观察窗花的花形,发现与以往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在想出自己将要剪的花形,然后进行创作。在剪的过程中,指导幼儿运用一些技巧,对折剪要剪出物体的轮廓,再进行中间的剪刻。多次折纸后,剪出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甚至菱形的窗花。
幼儿的经验是在不断实践中获取的,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经验。我们在中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通过一段时间下来,幼儿已经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
3.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可以在自由、安全和成功感的体验中,获得愉悦、乐观、和自信。在同伴的互惠交往中,认识自己,学习知识,发现和创造。
幼儿可以尽情地享受剪纸带给他们的愉快和成功。刚开始时,有些幼儿出现了败笔,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剪纸活动为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学会探索、创造,在不断的成功中体验成功。
4.利用家长资源学习。
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园进行“动物”主题活动,为了创设环境,我们邀请XX的爸爸,剪一些小动物,栩栩如生的小金鱼,活灵活现的小螃蟹,会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由此激发幼儿学习剪纸的兴趣,家长也会协助教师帮助幼儿剪纸。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运用剪纸的作品可用来美化环境。剪的拉花、窗花,可以做装饰。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墙面美化了环境,不但能激发对剪纸的兴趣,也熏陶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1.根据儿童的年龄分餐,冬季保温、夏季降温。
2.分餐的公平性,掌握每个孩子的食量。
3.低龄儿童进餐为少食多餐为宜,每次一小勺饭,一小勺菜,不可用大饭勺舀一大勺子给孩子,尤其不能饭菜同碗,避免孩子感觉无食欲。
4.进餐慢的先盛饭。
5.肥胖儿先喝汤,后进餐。
6.提前分餐,确保分餐无幼儿过多等待现象。
首先在教研时,应当明确教研的主题、题目。在教师分享时,先可以让老师把她的观点表达完整。如果发现跑题,再委婉的提醒老师,询问她此次教研的内容是什么?再与老师们一起讨论本次教研的内容。
2.教学主任把控会议能力,能引发讨论,也能收回,随时控场。
3.出现偶尔一名老师的跑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全体跑题,而教学主任全然不知。所以,预防万一,主持者应该把会议大纲列出来:从始到终主持人要问大家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围绕问题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