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是什么?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也不仅仅是一种能力,而是“科学推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处理过程或是一种思考方法”。

由于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即使是在幼儿的生活中,也经常遇到有关数与形的问题。且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不断地发展,因此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

在利用操作材料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时要注意

1.尊重幼儿转变观念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允许幼儿自主选择自我调节。然而,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却“穿新鞋,走老路。”比如:虽然提供了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活动,却主观地将幼儿划为不同的水平,指定某某在哪组,某某操作哪个水平的材料,或者名为指导实为干涉幼儿的自主活动,并规定了要如何如何操作等。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在操作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权在幼儿手中,幼儿是在主动作用于材料中进行学习的,他们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经验和技能。不管做得对还是不对,都是他们主动操作的结果,在不断的尝试中,他们经历着从不会到会从不对到对的一种主动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而正是这个主动操作的过程才真正促进了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又提高了幼儿的操作能力。例如:在中班数学活动“交替排序”中,只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交替排序,应该怎样使用操作材料,至于按什么规律排序,要留给幼儿在操作中探索,不应该把排序规律直接告诉给幼儿。

2.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集体操作形式小组操作形式和个别操作形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以小组操作形式为主。因为小组操作形式可以使教育内容的安排和组织更灵活多样。同时也为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提供了直接交往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幼儿整体性的发展。在一个单位时间里(30分钟左右),一般小组操作活动可提供5~7个不同内容的操作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应适应幼儿不同的学习特点,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因此,活动内容应具有多样化层次化。也就是说同一内容而活动要求层次不同,有同一性质而具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活动。这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例如:在“认识梯形”时,可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活动,有的是按标记进行图形归类,有的用不同材料拼割梯形,有的是用梯形组成各种实物图形。让幼儿从不同的操作材料中获得有关“梯形”这个概念的多种经验,其体验就会丰富而深刻。

3.注意活动的灵活性

操作活动是在体现幼儿自主性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往往会出现令教师始料不及的情况。如某个课题拟做的教学进度是两个单位活动时间里就可完成的,而在实际活动中,幼儿只用了一个单位时间就掌握了,或者花了两个单位时间,大多数幼儿都没有掌握。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及时调整计划,让计划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高一层次的活动,或是降低活动的某些要求,以保证幼儿接受知识的系统性和个体发展的连续性。例如,在中班数学活动“学习分类”中,原拟定在两个单位活动时间内学会二级分类的,而在实际过程中,幼儿很快掌握了,那么,在第二单位活动时间里,我们则可提供三级分类的操作材料,向幼儿提出更高一层次的要求,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4.重视个体的差异性

教育应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各种不同差异。例如学习形式上的差异学习速度上的差异,以及解决问题时的认知策略上的差异。面对有着各种不同差异的幼儿群体,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尽可能制作不同层次的多样的学具,使各种程度的幼儿都能“跳一跳够得着”,避免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例如:在小班数学游戏“娃娃商店”中,目标是让幼儿理解4以内的数,并按数取物,但投放材料时却不能仅限于4以内数的操作材料,同时应该提供一些小于4或大于4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进行活动。让“吃不了”的幼儿可以从低一些的起点开始,而“吃不饱”的幼儿则可以完成认识"4"以后,再适当向前发展。教师的指导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消极地追随儿童的发展,而是要积极促使幼儿从各自不同的程度发展。同时应多顾及能力差的幼儿,对他们多关注一些多辅导一些。

5.操作活动适时指导

操作活动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帮助,那怎样指导才是恰当的呢?首先,教师应该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明白自己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其次,应该在以下情况进行指导:

1)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用法要求与做法不明确不明白时;

2)幼儿的操作带有盲目性随意性,与操作的要求脱节时;

3)幼儿独立操作存在一定困难。

4)教师的指导要注重幼儿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片面追求学习的结果,要尊重幼儿的探索,甚至尊重幼儿的“失误”。凡是幼儿可以自己探索的,教师应避免直接告诉幼儿,应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错误修正错误。

操作活动是数学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幼儿的不断探索为其在学习活动中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机会,并由此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也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学前幼儿认识时间的特点有哪些?

幼儿认识时间概念十分困难,因为幼儿言语中表示时间的词汇出现的晚而且还少,使用中,大多数也是表示时间顺序和表示时间段的词汇。如:先、然后、后来有一天、有时候、我小时候……,即使幼儿使用了一些时间概念的词汇,也不理解其中含义,例如:有的幼儿表达自己愿望时说:我明天就要上小学了。还有的幼儿一周前或更早时间去的动物园,表达时说:我昨天去的动物园……。因为幼儿认识时间时,往往将与具有直观形式或者熟悉、感兴趣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3~4岁幼儿能掌握一些最初步的时间概念,能认识一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例如:白天、黑天、早上、晚上。

4~5岁幼儿已经能较好的理解运用“早晨” “晚上”“上午”“下午”等词汇,知道一天有这四个部分组成。

5~6岁幼儿开始理解较长间隔的时间单位,例如:能认识一星期有7天以及每天的名称,同时初步建立了时间更替(周期性)的观念。可以知道一个星期、一个星期连续不断。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事物形状、性质和状态的词汇,幼儿灵活运用形容词。能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么如何使孩子掌握形容词呢? 1、通过直接感知来学习形容词 幼儿期是孩子感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孩子能通过看、闻、摸、尝来了解事物,并掌握相应的形容词。如:让幼儿了解有关水果特点的形容词。先让孩子观察橘子,让他们知道橘子是橙色的,再让孩子去闻,让幼儿知道橘子的气味香香的,紧接着让孩子摸,感知粗糙一词的含义,最后让孩子尝,得出橘子的味道是酸甜可口的。对孩子来说,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来获取形容词的形式,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也是他们乐于接受的。 2、培养对形容词表达的兴趣 例如,教师指着一个苹果,要求幼儿说说怎么表达是怎样的一个苹果。幼儿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大的苹果。”老师说:“这是一个红红的苹果。”幼儿说:“这是一个圆圆的苹果。”老师说:“这是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也就是说,当教师和幼儿在描述一样东西时,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幼儿从各种角度去表达,这样幼儿就会逐步对词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积累丰富的词汇。 3、日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教宝宝新词 例如,教幼儿“烫”和“温”这两个词时,可以在幼儿要喝水的时候进行。如果幼儿急着要喝,这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水是烫的,不能马上喝。让幼儿用小手碰一下杯子,还要引导幼儿看杯子里冒出来的热气。 然后可以反问幼儿,这水为什么现在不能喝?让幼儿说出“烫”这个词。接着往开水里加一点凉开水,告诉幼儿,加了凉开水,烫的就变成温的了,就可以喝了。 4、指导宝宝观察、比较事物 客观事物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描写事物的形容词也是非常丰富的,让幼儿观察、比较事物,才能理解形容词的意思。例如,带幼儿观察花草树木,可以教幼儿学说‘美丽、漂亮、鲜艳、红的、黄的、白的、绿的’等词。吃饭时让幼儿比较大碗、小碗,学会“大、小”,比较桌椅可以知道多、少。吃水果和点心时教幼儿学说‘葡萄是圆的,香蕉是长的,烧饼是扁的’等。又如让幼儿观察五个手指,可学会“长、短、粗、细”,让幼儿比较班上小朋友的身材,理解“高、矮、胖、瘦”等词。带幼儿上街,让他们比较汽车、自行车的速度,学会“快、慢”等词。 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事物,掌握事物的某些特性及相关的形容词。 5、通过不同感官掌握相应的形容词 (1)让幼儿用耳朵听各种声音,学会“响亮、低沉、好听、难听”等词。 (2)让幼儿用鼻子闻气味,学会“香、臭、酸、腥”等词。 (3)幼儿通过品尝事物,可学会说“酸、甜、苦、成、辣、鲜”等词。 (4)让幼儿用皮肤和手接触和抚摸物体,学会“软、硬、冷、热、凉、烫、光滑、粗糙”等词。 (5)让幼儿通过身体感觉,学会说”痛、痒、饱、饿、渴、馋”等词。 (6)通过评价人的行为,让幼儿掌握一些描写人的品质、性格的形容词,例如“好、坏、勇敢、懦弱、胆小、善良、懦弱凶狠、小气、大方”等词。 优秀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教师给幼儿讲完故事后,可以简单的评价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教幼儿学说形容词,例如大灰狼是“凶恶”的,狐狸是“狡猾”的,小山羊是“善良”的等等。 6.鼓励宝宝把学过的形容词用到不同情境中,巩固所学的词汇 形容词的使用是幼儿语言能力提高的一大表现,使用形容词会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使幼儿的词汇贮存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会提高幼儿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多引导幼儿大量使用词汇,大量运用形容词,加强幼儿对形容词的理解与使用。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指导幼儿如厕?

1.幼儿如厕属于正常生理反应,因此,教师不应限制幼儿如厕时间。

2.幼儿如厕应是随时,不应统一如厕,尤其是低龄儿童,上厕所的时间不能受限,要多提醒,多照顾。

3.幼儿如厕要求男女分开。

4.低龄儿如厕,一名教师必须在旁边守候,随时为幼儿擦屁股及整理衣裤。

5.中班以上幼儿教师指导自己擦屁股,提裤子。

6.小班及托班幼儿,教师须协助提裤子,帮助擦屁股

7.幼儿厕所卫生纸要事先准备好,放置在便于幼儿拿取的地方,尤其幼儿不能掌握使用多长的卫生纸,因此,教师要将卫生纸裁剪成统一长短的尺寸摆放一个小框中,便于幼儿自行拿取。

8.有条件的幼儿园可采用湿厕纸给幼儿使用。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对幼儿进行宽容教育?

什么是宽容

宽容就是能够接受不符合你期望的东西。如果你想做到宽容,而有人惹怒了你,你就应该让它过去,不要对此太过关注。

为什么要实践宽容

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情感。对你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非常有帮助。如果做不到宽容,你会变得苛刻、抱怨。

指导建议

第一成人要为幼儿树立榜样,遇到矛盾或冲突时,要宽宏大量,不计较得失。

第二教幼儿学会心里换位,在交往中遇到矛盾或纠纷时,要正确评价自己。

第三教幼儿学会理解他人,即使别人有错,也应该宽待原谅他人。

第四创造机会让幼儿多接触同龄人。

教师语言:

当小朋友犯错误时,老师首先要做到宽容,如:“没关系,下次不要这样做了,在老师心目中你还是一个好孩子。”切记不可在幼儿犯错时,用侮辱、讽刺、挖苦的语言伤害幼儿,这对于培养他的宽容心是非常不利的。

教师行为:

同语言一样,要让幼儿拥有一颗宽容心,作为教师面对幼儿犯错误时要平和、有耐心,不斜眼看他人,或用任何肢体动作表现出对幼儿的不满及厌恶。当然对于你的同事及家人也要做到这一点。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