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铅画,是一种介于素描和色彩之间的绘画形式,只有充分利用了彩铅的独特性所表现出来的作品,才算是真正的彩铅画,我们要指导幼儿画彩铅画,需要先让幼儿了解彩铅的特性和优势。
1.彩铅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像运用普通铅笔一样自如绘画,同时,还可以在画面上表现笔触来,对于幼儿来说,作画工具相对简单。便于自由创作,用彩铅在纸上画动漫形象、卡图小动物,小花、小草等都很容易呈现。
由于国产彩铅比较软,容易断,所以提醒幼儿轻一些画。使用方法很简单,就像普通铅笔一样,用水溶性彩铅笔画好后;用蘸水的笔在上面涂抹,颜色还会融化,如果用彩色铅笔的笔尖直接触水,可以画出很流畅的线条来,还可以在画面上自由混色,是水溶性彩铅笔最大的魅力,用含水的笔涂抹画面,上色时,颜色会相互混合,能表达出幼儿想象不到的色彩,创作出独特的绘画风格。
2.结合素描的线条来进行塑造,彩铅和普通铅笔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在作画方法上,可以借鉴以铅笔为主要工具的素描作画方法,用线条来塑造形体,一般画轮廓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彩铅打底稿。但用笔要轻一些,握笔的姿势,可以像平时用铅笔写字一样,笔与纸的角度大约90度,此时画出来的线条会比较硬,细,适合小面积涂色。
如果涂色面要大一些,线条也可以更松软一些,让幼儿可以把笔倾斜,笔杆与画面大约是45度,鼻尖与纸接触的面积大,所以涂出来的线条就粗了。由于彩铅是有一定笔触的,所以,在排线平涂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方向,要有一定的规律,轻重也要适度,否则就是显得杂乱无章了。
另外,与运笔也有关系,需要粗的时候,用笔尖已经磨出来的楞面来画,需要细的时候,用笔尖的来画,就可以粗细掌握自如了。
当然,线条根据画面需要还是可以有更多的表现方式,因为艺术本身就是自由发挥的,不是被约束的。
3.利用彩铅的特性,借鉴水彩画的表现方法。
彩色铅笔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色彩丰富细腻,可以表现较为轻盈,通透的质感,这和水彩画的绘画风格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彩铅对孩子来说,更容易掌握,巧妙地借鉴水彩的特点——颜料色粒很细,与水溶解可显示晶莹透明的感觉,把它一层一层涂在白纸上,犹如透明的玻璃纸一样的效果,我们可用不同的力度,用彩铅进行排线,反复上色,如果用可容性彩铅与水彩相结合的方式来作画,画面更好看。
4.运用技巧,让彩铅画更有独特性。
画云:如果画云类似于棉花,看起来弯弯曲曲的,就可以用蓝色的彩铅比较重的刻画一下,然后用同一种颜色沿着轮廓,由重及轻的往外画这样云不仅漂亮,而且把云绵软的质感表现很形象。
画草地:用排线的方法,留出彩铅的笔触,更显得简洁生动。
画天空:用斜线画出松软的线条,留出空白作云,使天空看起来更通透、明亮。
画水:用平涂加重点刻画的方式,可以表现出生动的倒影。
画花:采用彩铅接色的方法,能生动表现画出来的花与色彩的关系,表现出虚实感来。
以上的方法适合幼儿多训练,教师引导,相信彩铅画的魅力就可让幼儿感受到,并喜欢画彩铅画了。
1.首先应该明确,观察笔记是教师对幼儿区域观察或者个案观察的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认识和了解,便于教师自身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寻找更可行的教育方法。观察记录应该是一个连续性的观察,所以一个学期只对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观察对象的选择可以是教师平时认为比较“特殊”的幼儿,比如幼儿的行为、习惯、语言等有一些特别的表现。而观察目标一定是问句形式的,老师平时困扰的一些疑问,比如“小明为什么玩玩具时总是打人?”
2.确定了观察对象和观察目标,接下来较为重要的就是记录的过程,观察记录的过程应该客观、真实、具体,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描述,也不能出现笼统的概括性的用词,以便真实地记录幼儿当时的情况。
3.教师通过对过程的了解,进行原因的分析,并制定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制定的措施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所以在不断的发现探索中,反复地去研究,从而制定出更适宜的方法策略。
4.在批阅教师观察笔记时,发现教师观察记录是否目标明确?观察过程是否原汁原味地记录,观察分析是否科学专业,采取的教育措施是否可行等,给予老师适时的方法建议,帮助老师在自己记录、自己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教师向学术型教师转变。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
科学角是一个方桌和一个三层玩具柜组成。
三层柜每层有三种玩具,三层总共是九种玩具。
科学柜第一层:地球仪、三菱镜(哈哈镜)、小猴天平。
第二层:听觉筒、磁铁、标本。
第三层:放大镜、感知光的镜子、万花筒。
原则:占空间的、高的玩具放上面一层,矮的平面的放下面一层。
科学角培养目标:
地球仪:让幼儿了解我们生存的星球叫地球,是圆形的进而让幼儿感知空间概念。
磁铁:指导磁铁的磁力现象,简单了解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万花筒:了解万花筒属于光学玩具,原理来源于光的反射,进而了解镜子就是利用光的反射而成像的。
区域包括益智区、美工区、数学区、生活区、阅读区、建构区、植物角、科学角。
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布置图书区,美工、建构区、生活区布置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动静分离,建构区远离图书区,环境布置温馨丰富,充分发挥功能性。
1)玩具柜不靠墙(用环境控制行为)
2)玩具柜不衔接
3)明确教室家具数量,一区一桌,以防相互干扰,大的空地用玩具柜隔开,以免孩子在教室跑动发生危险。
声音,光,水,电,磁,气,摩擦、力、化学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