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打破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跟随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幼儿想学的课程为主。
2.在探究学习中,注重能力培养,淡化知识灌输。
3.师、生、家、社、园多方联动,使幼儿学习得到支持。
4.一个问题为基点,从广到深的学习内容,开阔幼儿眼界。
由于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学习,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因此,幼儿园的教室里不能像小学教室那样只有桌子、椅子、课本,而应是以游戏为主的学习环境,在学中玩,在幼儿快乐的前提下,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园教室的区域,就是为幼儿提供玩的场所,区分不同兴趣玩的内容。所以,幼儿园注重活动区域的摆放与游戏材料的填充。适宜幼儿在自选活动中,以兴趣为主的学习。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在音乐活动的某个环节安排音乐游戏,以调节教学节律,活跃教学气氛,而较少将音乐游戏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应该如何创编适当的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的创编原则:
(1)音乐性:这一原则体现在音乐素材应形象鲜明,结构工整,能随音乐的变化想象并表现游戏情节。例如“小猪盖房子”的A段音乐反映了小猪盖房子的情景,音乐轻快、活泼,富有节奏感、韵律感,加上配器中加入了模拟的猪叫声,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有利于幼儿表现相应的游戏情节;B段音乐反映了狮王检查房子的情形,音乐缓慢、沉重,与A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幼儿可以借此清楚地区分游戏角色,顺利地变化游戏情节。
(2)游戏性: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音乐游戏除了角色表演外,还注重玩法和规则,突出高潮的设计与处理:例如,在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鱼”中,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大鲨鱼和,小鱼,通过鱼游、鱼吃食、鱼躲藏等音乐变化,小鱼投入到游戏情境中,最终以“躲藏”游戏达到高潮。
(3)趣味性:
一是音乐游戏材料应幽默、诙谐、夸张。例如,“老鼠送礼”是一个带歌词的音乐游戏,旋律选自电影《三笑》“点秋香”片段,教师巧妙地将老鼠给自己的天敌――猫送礼的情节填进了歌词,使游戏充满情趣。
二是游戏玩法的起伏、变化。在每一次游戏中,教师不断地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以保持幼儿适度的兴奋感。例如,“老鼠送礼”通过变化三种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和幼儿的兴奋状态。首先,每个幼儿独自玩手指游戏,以巩固歌词,熟悉在歌曲最后一个音抓、逃的规则;接着,幼儿两两结伴玩手指游戏,融入合作交往的因素。由于这两种玩法都是坐在椅子上进行的,所以教师能很好地控制幼儿过度兴奋,使他们在舒适的情绪状态下轻松自如地学会玩法和规则。最后,幼儿进入第三种玩法,加入了师幼互动和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追、逃的情节,他们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4)时代性:这一原则体现在教师设计游戏时能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整合现代教育理念,给音乐游戏注入时代的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如“小猪盖房子”游戏改变了动物间弱肉强食的关系,以小猪盖房,狮伯伯查房,最后获得成功的游戏情节,表现了动物间平等、友好、合作、充满关爱的美好情感。
孩子习惯用左手,不需要强行纠正,但是可以引导孩子左右手共同使用。虽然不用纠正孩子,但是毕竟现实生活中使用右手的人太多,孩子使用左手会有很多不方便。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拿筷子、写字的时候使用右手。一会用用左手,一会用用右手,这样可以减少孩子上学后的一些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