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音乐游戏的创编原则是什么?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在音乐活动的某个环节安排音乐游戏,以调节教学节律,活跃教学气氛,而较少将音乐游戏作为音乐活动的主体来完整呈现。应该如何创编适当的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的创编原则:

1)音乐性:这一原则体现在音乐素材应形象鲜明,结构工整,能随音乐的变化想象并表现游戏情节。例如小猪盖房子A段音乐反映了小猪盖房子的情景,音乐轻快、活泼,富有节奏感、韵律感,加上配器中加入了模拟的猪叫声,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有利于幼儿表现相应的游戏情节;B段音乐反映了狮王检查房子的情形,音乐缓慢、沉重,与A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幼儿可以借此清楚地区分游戏角色,顺利地变化游戏情节

2)游戏性: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音乐游戏除了角色表演外,还注重玩法和规则,突出高潮的设计与处理:例如,在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鱼”中,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大鲨鱼和,小鱼,通过鱼游、鱼吃食、鱼躲藏等音乐变化,小鱼投入到游戏情境中,最终以“躲藏”游戏达到高潮

3)趣味性:

一是音乐游戏材料应幽默、诙谐、夸张。例如,“老鼠送礼”是一个带歌词的音乐游戏,旋律选自电影《三笑》“点秋香”片段,教师巧妙地将老鼠给自己的天敌――猫送礼的情节填进了歌词,使游戏充满情趣

二是游戏玩法的起伏、变化。在每一次游戏中,教师不断地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以保持幼儿适度的兴奋感。例如,“老鼠送礼”通过变化三种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和幼儿的兴奋状态。首先,每个幼儿独自玩手指游戏,以巩固歌词,熟悉在歌曲最后一个音抓、逃的规则;接着,幼儿两两结伴玩手指游戏,融入合作交往的因素。由于这两种玩法都是坐在椅子上进行的,所以教师能很好地控制幼儿过度兴奋,使他们在舒适的情绪状态下轻松自如地学会玩法和规则。最后,幼儿进入第三种玩法,加入了师幼互动和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追、逃的情节,他们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4)时代性:这一原则体现在教师设计游戏时能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整合现代教育理念,给音乐游戏注入时代的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如“小猪盖房子”游戏改变了动物间弱肉强食的关系,以小猪盖房,狮伯伯查房,最后获得成功的游戏情节,表现了动物间平等、友好、合作、充满关爱的美好情感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什么是语言活动?
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语言。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人类有了语言,才得以脱离动物界。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这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人类之所以需要语言,是因为语言可以传递信息、沟通情情、传播经验,使复杂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同时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引发儿童对阅读与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韵律活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韵律活动和音乐欣赏的不同,专家们都提出:没有大肌肉运动参与的音乐活动都是不成功的教学活动。所以现在音乐欣赏活动与韵律活动的界线不是很明确。在韵律活动中到底是音乐在前还是动作在前?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模式。有的活动可以从“音乐”开始,也可以从“动作”“队形”开始。音乐是韵律活动主要的元素之一,无论是创造性的还是模仿性的韵律活动,都应尽可能早地在幼儿心中建立艺术作品的整体审美形象,都应尽可能早地加入伴奏的音乐,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动作的表现、表达。音乐欣赏是要大肌肉运动、用韵律活动的方法去感知音乐,音乐是难点,动作相应简单。相反,韵律活动音乐要求简单,动作学习难度提高。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如何引导幼儿不把园里的玩具带回家?

1.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告诉孩子玩具是属于幼儿园的,是给幼儿园的小朋友玩的,没有经过老师的同意,不能把玩具带回家。如果其他小朋友都喜欢幼儿园的玩具,都把玩具带回家,幼儿园就没有玩具玩了。

2.告诉孩子想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可以跟老师借,但第二天要拿回幼儿园,可以这样说:“老师,我能借**玩具回家玩吗?明天还回来。”

3.如果孩子把东西送回幼儿园,以后连续几天不再拿东西回家,还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对孩子正当的物质需求,应尽可能给予满足,以防止孩子因为从家里得不到,而“惦记”幼儿园或别人的东西。

4.当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时,不管是有意行为还是无意行为,家长都要正面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孩子归还玩具的行为给予肯定,强化孩子的是非概念,相信孩子们很快就不会随便拿别人东西了。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幼儿与人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是什么?

1.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无法离群索居。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2.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掌握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及控制自身行为能力,用以适应社会的心理特征

3.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所以,从幼儿起就开始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4.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取决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