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音乐开启智慧之源,以律动唤醒生命之根”,律动,是指伴随音乐做的有节奏的动作,很适合幼儿学习和操作。
音乐教育强调的是以幼儿为教学中心。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形式,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幼儿兴趣,更适合低年段幼儿爱动的特点。
1.幼儿律动合适的音乐:与小动物有关的音乐,幼儿来模仿小动物的动作。与生活习惯有关的音乐,幼儿模仿生活习惯动作。无歌词,但节奏感强的音乐,幼儿根据较强的音乐按教师口令做动作。
2.律动一般都是放在音乐课导入活动中,幼儿听着音乐,做着动作在教室内随意站位。让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进入下一个环节。
3.律动的动作,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是幼儿自编,大部分幼儿律动还是以幼儿自编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幼儿能随音乐感受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幼儿总是很容易被律动调动起来,对律动充满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与低年段幼儿生性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紧密相关。又有游戏性的组合还能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奠定基础。
在以往的教案计划中,经常看到目标部分教师写的都是教学内容,有的教师分不清楚什么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严格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项要素,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
首先情感需求——喜欢、愿意、主动……(需有明显行为表现)
其次,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幼儿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词语,如写出、说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背诵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
再有,应叙写影响幼儿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包括允许使用的辅助手段、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最后,说明幼儿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是可观察、可解说、可测量、可评价的。
纲要的目标明确三大方向: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
1.讨论的意义
讨论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讨论活动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
2.进行讨论的目的
通过讨论活动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的教学方法
选择适当的题目进行讨论(教师不仅可以选择练习单中提供的讨论题目,还可根据幼儿需求、感兴趣的内容等制定讨论题目)
组织幼儿讨论时,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依据讨论内容,选择并提出恰当的讨论题目。首先,对讨论所涉及的问题、事物应该是幼儿认识和接触过的,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其次,讨论题目应该是难易适中的。过于简单,幼儿很容易就获得了结果,就失去讨论的意义;过难,幼儿就会因茫然不知所措而讨论不下去,也失去讨论的意义。最后,讨论的题目要提得具体、明确、有教育意义,富有启发性和可挖掘性。
(1)和幼儿一起搜集资料,获得经验
例:练习单中《我喜欢的节日》,在讨论之前可和幼儿一起收集都有什么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什么相应的风俗、活动、食物等,让幼儿了解节日及特点,丰富幼儿知识,以便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以运用,扩大讨论空间。
(2)采用灵活多变的讨论形式
教师在组织活动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发幼儿的讨论。如:利用“大家快来看”的墙饰,引导家长和幼儿讨论上面的问题。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偶然事件,引导幼儿讨论“你应该怎样做”。还可设计童话剧,给其他班级幼儿表演等。幼儿在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中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地动脑筋想办法从中明白道理,也增加了讨论的吸引力。
(3)可采用分组形式进行讨论
运用分组形式,可以提高幼儿讨论的兴趣和效果。在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讨论内容和要求,可以有不同的分组方法,如:按认知水平的高低分;按兴趣、爱好、特长分;或者根据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分。不同的组有不同的效果,讨论时组与组适当隔开,可分散在室内、外的各个角落。组与组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既不相互干扰,又能集中注意讨论,增强讨论的气氛,使每位幼儿专心投入于本组的讨论活动中。为了增加讨论的趣味性,让幼儿为自己讨论小组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如“小蜜蜂组”、“一休”组等等,以增加讨论的吸引力。
(4)注意随机指导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讨论时可能会因观点不同争得面红耳赤,或同时抢着说,发生吵闹情况。因此,教师根据各组的不同情况,或鼓励支持,创造气氛,或民主参与,“推波助澜”,都是非常必要的。当幼儿在讨论中碰到冷场时,教师应该及时地加以指导,可以向幼儿提供信息或观点引出话题,使讨论继续下去。当幼儿讨论偏题时,教师可用提问、评价的方式,把幼儿的话题及时扭转过来;当幼儿讨论有偏差时,教师应给予点拨提示。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语言的运用,而讨论会使幼儿把自己的经验、认识,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就把已有的语言技能应用起来,语言的讨论交流也会促使幼儿语言的发展进一步提高。
10米往返跑训练,可反映人体的灵敏素质。在测评时,儿童至少两人一组,发令员站在起跑线的斜前方发令,儿童站在起跑线后,不得踩线,两脚前后分开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起跑信号后,立即起跑,同时计时,在折返处用手触到物体后返回目标线,中途不能串道,当受测儿童胸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停表。测试一次。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