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走的特点:走路基本上消除全身紧张的现象,但由于他们腿部缺乏力量,脚掌缺乏应有的弹性,身体左右摆动大,两臂摆动不自然,控制身体的能力差,很难避开障碍物。
2.跑的特点:跑步时已有明显的腾空,但仍以小碎步跑为主,步幅小且不均匀,动作缺乏节奏感,两手臂仍不能配合脚的动作来摆动,常常是直臂摆动,或是将臂夹在身体的两侧不动。
3.跳的特点:已经能够双脚跳起,但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弹跳力小,跳得低,手臂的摆动和脚的蹬伸配合不好,脚落地时沉重,不会屈膝缓冲,而且在做跳跃动作时,几乎全身都处于紧张状态,不会将重心前移。
4.投掷的特点:3—4岁之前,幼儿投掷时爆发力小,不会挥臂,物体出手的角度小、速度慢、距离短,不会转体和移动重心,常常将物体往地上扣。由于目测力和协调性差,物体投处的方向也不准,抛球时两手抓球比较困难,掌握不好挥臂和放手的时机。
5.攀登的特点:从双手双脚的攀登来看,3—4岁的幼儿多半会并手和并脚攀登,但动作不够灵敏,协调性较差,手握横木的姿势有时不正确。
6.钻的特点:3岁左右的幼儿通过学习和练习,基本上能掌握正面钻的动作要领,但在钻的过程中,有时还不能较好的地掌握屈膝、弯腰和紧缩身体的动作。
7.平衡能力发展特点:3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在走、跑、遇到障碍物躲避时都能保持身体平衡,但在快跑、转弯、突然停止、或者从高处跳下时,往往不能及时调节身体的平衡,容易摔倒。此时,孩子已经能走平衡木或窄路,但常常低头、耸肩,走时身体摇晃、两脚不敢交替向前迈步。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完成体育任务的基本方法。
由于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幼儿园通过体育游戏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钻爬、攀登、平衡等基本动作。
幼儿园体育课程,不能枯燥地、单调地进行训练,而是通过游戏,给予幼儿练习的机会,使幼儿易于接受,有的游戏甚至不需要任何玩具或器械,只要幼儿聚在一起,就能够玩起来。
因此,体育游戏是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经常见到的一种活动内容,也是老师便于操作,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以往的教案计划中,经常看到目标部分教师写的都是教学内容,有的教师分不清楚什么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严格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项要素,有一套规范的陈述方式。
首先情感需求——喜欢、愿意、主动……(需有明显行为表现)
其次,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幼儿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词语,如写出、说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背诵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
再有,应叙写影响幼儿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包括允许使用的辅助手段、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最后,说明幼儿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是可观察、可解说、可测量、可评价的。
纲要的目标明确三大方向: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更多幼儿园加盟精彩内容:幼儿园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实现低风险运营?
1.区域活动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播放固定音乐,告知幼儿只要这个音乐响起,说明就要收玩具(操作材料)了。
2.要求幼儿玩具一定要放回原处,再取玩具(操作材料)时,就要知道从哪里拿的放回到哪里去。
3.收放玩具时要收放整齐,不能随便摆放,便于后面操作的幼儿使用。
4.摆放玩具时最好有标识,便于幼儿放回时不放乱,例如:相对应的照片,卡片,标记等(在玩具框上贴一张,在放置玩具的玩具柜相应位置上再贴一张。)
5.对于不按要求收放玩具的幼儿,教师可让其他收放好的幼儿示范指导幼儿收放方法。
6.对于幼儿已经拼搭好或者插好的玩具,幼儿舍不得拆收的,可找固定地方展示幼儿作品。
7.幼儿未完成的作品或者手工,单独存放在一个小筐中,便于下次活动时继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