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走的特点:幼儿能走得自然轻松、有精神、有节奏,摆臂较适度,步幅较均匀,身体姿势基本正确。
2.跑的特点:6岁后,初步显示出个人的动作特点,男孩跑的能力稍高于女孩。
3.攀登的特点:经过成人的指导以及自己的不断练习以后,5—6岁的幼儿在攀登时已能表现出手脚交替的动作,但从攀登设备上下来时,多数幼儿仍然使用并手并脚的方法,不过,这时幼儿已能在攀登设备上较熟练、较灵活地做钻、爬、移位、悬垂等动作,动作较灵敏、协调,这表明幼儿控制身体的能力已有了较好的发展。
4.钻的特点:5—6岁的幼儿,钻的能力发展较好,已能较灵敏、协调、正确地钻过各种障碍物。
5.平衡能力发展特点:随着神经和运动器官的发展,五六岁幼儿平衡能力显著提高,走平衡木时,能保持身体正直,上下肢协调,显得轻松自然,而且能大胆地在平衡木上做一些改变姿势的动作,如,边走边做上肢平举、上举、抬腿、蹲下站起等动作;同时,幼儿在活动中还能及时调节身体、适应活动的需要,保持身体自如、平衡,有些6岁孩子还能掌握像滑冰、骑自行车一类对平衡能力要求较高的运动技能。
环境创设一直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包含了各个班级在教育教学过程的痕迹,班级的环境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见证;是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的平台。建构区幼儿非常喜欢去,钻石班建构区设计的用幼儿的照片做出相框,用树枝挂在上面营造出温馨的感觉。幼儿经常在建构区发生争抢,营造相对温馨的氛围也让幼儿在玩耍时情绪不那么激动。
在班级环境文化的创设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有效地将教育价值引入到环境当中去。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并获取知识。这样,幼儿才会在与环境互动的“平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1.幼儿园户外器械一般分为大型器械、中型器械、小型器械。幼儿园后勤人员要对户外器械每天检查、每日擦洗。定期保管,出现问题及时保修。
2.幼儿园日常户外玩具也有很多分类,球类、小车类、沙包飞盘类,高跷、垫子等。
3.各类户外玩具分类放指定的位置及玩具筐中,每月各类玩具清洗一次。每学期添加与更新破损玩具。
4.有些户外自制玩具可由各班自行保管,户外活动时间带出来,活动结束后拿回。
5.全园集中收放户外玩具的地方,各班取放登记,专人保管与发放。
1.在教室里语言区划分的区域是最大的,老师的办公桌是放置在语言区的。老师带着孩子组织活动,比如坐圈时间、微课程要在这里开展,午睡也在这里。老师还可以在这里办公,处理教学工作内容等。
2.语言区里有两个书柜,其中一个是带画板的,有画板的放里面。两边的在外,在外的书柜放孩子的绘本和孩子借阅的图书,或者在家带来的都放在这里。
3.语言区有一个三层的玩具柜,要求摆放字卡、手偶、面具表演的道具,地毯放正中间。
4.语言区还有沙发和靠垫,当孩子阅读的时候可以在此愉快阅读。
5.语言区的圆桌,孩子拿到书后可以坐着这里阅读。
6.老师的办公文件柜子放置教师使用,挂靠牢以及幼儿的纸质作品收藏。
7.语言区的墙上可挂有触摸屏,可以将绘本图书以PPT形式投放在上面,便于老师教学使用,一目了然。电子课件的教学也可在此区域完成。
8.坐圈时间在语言区。一定不是坐在椅子上跟你交流,可以在地毯上面比较放松。
尤其托、小班孩子刚来园情绪不稳的时候,可以近距离的跟孩子们坐在地毯上讲故事,慢慢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增进感情。所以语言区是六区中最大的,可以进行很多活动内容。包括指读本的学习,表达中的讨论交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语言区由一个四层柜、书架柜、教师柜、一个沙发、一个地毯组成。
柜子:
第一层:比较大的高的,占空间的玩具:画板、拼音架、字母箱
第二层:小动物塑料小动物、头饰等,语言描述情景表演
第三层:指偶和手偶的小动物,套在手上进行表演或表达训练用
第四层:字卡、多米诺拼音牌(认识汉字和拼音)
书架柜:正面(冲向门的一侧)放孩子借阅的图书,背面(对地毯)放孩子指读本
教师柜:
第一层:老师的挂靠牢、办公用品
第二层:孩子的成长报告、作业单,记录单。
第三层:指读本
第四层:家园联系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