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认识几何体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要求

1.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

2.教幼儿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知道平面图形只有长短、宽窄、几何体有长短、宽窄和高低。

教学方法:

1.在观察、触摸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和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的不同。

3.操作探索几何体的特征。

4.在泥工、手工和建筑游戏等活动中巩固对几何体的认识。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班级的三个袋子如何使用?

1.班级三个袋子的名称:晨检袋照顾自己袋座圈时间袋

2.晨检袋:早晨来园幼儿晨检后,拿着保健医发给的入园健康卡插入自己名字对应的位置中,便于教师了解今天入园幼儿人数健康状况。未晨检不得入班。

3.座圈时间袋:每天区域活动后,教师带领幼儿认识:日历星期节气等

4.照顾自己袋:幼儿从入园到离园,一天中,喝水如厕大小便次数等幼儿自我统计,培养幼儿每日多喝水勤上厕所,照顾自己的能力。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什么是分类?
概念: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 分类的意义: 1、能帮助幼儿感知集合。 2、是计数的前提。 3、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4、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幼儿园戏剧教育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幼儿具有戏剧天性。幼儿在戏剧的世界里能随兴所至,且不受外界的约束。幼儿园戏剧教育为幼儿的戏剧表演提供了舞台。但它不是才艺教育,不是为了训练演员而是要激发幼儿创作的潜能,让幼儿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重新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体验艺术创作的喜乐,进而更加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另外,通过戏剧活动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既然戏剧教育有着如此重要的价值,那么,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这些价值呢

1.全班角色扮演和分组角色扮演

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进行角色体验时,可以采用全班角色扮演和分组角色扮演两种形式

1)全班角色扮演

全班角色扮演:是指全班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这种策略可以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幼儿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体验和表达;这种策略还较容易使幼儿产生参与感,不觉得自己只是旁观者

2)分组角色扮演:分组角色扮演也是戏剧教育中常用的策略,它有自由分组和固定组两种形式

由分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好朋友结组,二是根据角色结组,三是随机分组。好朋友结组是指教师在运用分组角色扮演策略时,使用“找自己的好朋友”的指令,让幼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结成小组,一起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再把讨论的内容表演出来。还有一种分组方式是教师随机把孩子们分成几组进行表演,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在大班运用

为了管理的需要,每个班级都会分成几个固定的小组,教师也可以运用小组方式开展活动,固定组中的孩子一般座位离得较近,方便讨论,也便于教师管理。教师采用固定组时同样需要划定活动区域并告知幼儿,以方便幼儿活动无论采用什么分组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幼儿充分交流,自由创作和表达,便于教师很好地指导每个小组。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经验准备,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选用合适的组织形式

2.教师入戏和教师出戏

“教师人戏”源于英国戏剧教育家多萝西·海滋考特所创的“领导者参与角色中”(Leader-in-role)的技巧。教师入戏是指教师扮演戏剧中的一个角色,教师出戏是指教师从戏剧中的角色身份回归到教师身份

(1)教师入戏和出戏的具体做法

在戏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方式,自然地参与角色扮演,最后再以适宜的方式回归到教师身份,来调整或结束教学。教师在扮演角色时要让幼儿明白自己所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不能使他们处在混淆不清的状态。所以,教师入戏和出戏时要自然而明显。另外,教师要让幼儿明白自己是戏剧中的人物还是教师,这一点也很关键

教师进入角色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介绍,教师直接说明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或者请幼儿扮演什么角色

二是通过某种标志物辅以叙述和描述,这个标志物或是一顶帽子,或是一件披风,或是一根魔法棒,或是一只小动物,等等。

三是指定说明,以某一情况代表某一角色。比如,当我坐在椅子上的时候,我就是国王,要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当我离开椅子时,我就是老师,等等。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运用直接介绍或辅以标志物的入戏方式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2)教师入戏的教学效果

教师入戏常常是最容易引导幼儿进入戏剧创作状态的方法。幼儿消除了对教师的紧张感或服从心理后,更愿意参与角色扮演。教师入戏的状态会对幼儿的表现和创作产生影响。我们不是要求教师像演员一样表演,而是要求教师学会引导幼儿、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例如,在“三只小猪”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问幼儿:“谁来扮演大灰狼呢?”没有幼儿愿意表演大灰狼。这时,教师就可以惟妙惟肖地扮演大灰狼来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3)教师入戏和出戏的注意事项

教师停止角色扮演的时机应视活动进行的需要而定,一般是在活动结束,维持秩序或转换身份的时候。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入戏和出戏是不断转化的。因为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幼儿对一个角色的扮演可能持续时间不长,也可能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秩序混乱或经验不足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适时出戏,及时调整,以保证戏剧活动的有序进行。可见,不一定是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才出戏

A.旁述:是戏剧教育活动中常用的策略,是指教师在幼儿表演的过程中叙述故事,即教师说故事,幼儿同时演故事。

教师采用旁述策略,幼儿跟随教师的旁述尽情地体验着戏剧带给他们的感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声音的大小、语调的变化以及适时的指导,将戏剧活动平稳而富有活力地向前推进

在运用旁述策略时.教师要注意运用丰富的语言和面部表情,表达要清楚,不要有太多的解释,故事枝节不要太繁复,也不要有明显的说教

B.“坐针毡”

“坐针毡”本意是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一样坐立不安。约翰·奥图(John O'Toole)及茱莉·堂(Julie Dunn)把这一策略引用到戏剧教学中来,是指场景已经布置完成,教师只需坐在椅子上,让参与者扮演角色来访问教师,向教师扮演的角色提出疑问,以取得资讯或找出此人物角色的行为表现的原因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要与教师扮演的角色对话,并且不断受到这个角色的质疑和追问。所以,这个策略的运用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大树与小鸟”主题式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这样运用“坐针毡”策略

“鸟儿们的聚会”这一活动环节中,由幼儿扮演的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来参加聚会了,大家争先恐后,热闹非凡。可是,当企鹅摇摇摆摆地走来时,森林聚会发生意外了。由教师扮演的小魔仙说企鹅不是鸟,不让企鹅进场,这把企鹅的好朋友(由其他幼儿扮演的各种鸟)急坏了。于是,教师请幼儿帮忙,说说企鹅为什么是鸟,直到小魔仙同意企鹅进场。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不断追问,引导幼儿说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办法。在这个环节,教师运用“坐针毡”策略的过程是这样的:一是引出戏剧冲突——小魔仙认为企鹅不是鸟,不允许企鹅参加聚会;二是激发幼儿解决问题、获取相关资讯的欲望——富有同理心的鸟儿们着急了,想办法为它们的好朋友企鹅说服小魔仙;三是教师设问,质疑幼儿的说法并不断鼓励幼儿有更丰富的表达——幼儿作为参与者,向小魔仙提出疑问,以获取资讯,并且找出说服小魔仙的理由

“大树和小鸟的快乐时光”的活动环节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大树不高兴了”的情景,这时冲突产生了。经过前几次活动,幼儿对大树有了很好的角色认同,他们也很想知道为什么大树不高兴了。于是,教师请幼儿开动脑筋。表达他们的想法。大树(教师扮演)不断否认幼儿的想法,并且有目的地提问,使幼儿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想象和辩论,直到他们讨论出较有说服力的理由,大树才肯罢休。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同时不断想象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注意的是小班幼儿受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他们的经验所限,尚不适宜采用这一策略,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幼儿可以采用这种策略

在戏剧教育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了教学策略的支撑,教师才能更清楚自己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轻松、更有效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中、大班数学感官区标配材料与摆放要求是什么?

两个四层玩具柜、一张方桌、六把椅子组成。其中一个柜子以数运算为主,一个是以数学感官为主(摆放要求以教具的长短来摆放)

数运算柜:

第一层:数棒、砂数字板

第二层:彩色串珠、粒珠、片珠、块珠、一百数字板

第三层:加减法板

第四层:乘除法板

感官教具的摆放:粉红塔放在玩具架的旁边  

第一层:立体小人   数学数字架

第二层:棕色梯  立体几何组

第三层:纺锤棒箱 三项式

第四层:塞根板(一)(二)

数学感官区各材料学习内容

1.红蓝数棒:配合砂数字板进行学习。主要让幼儿理解10以内数的形成(10可以分成1和9 ,2和8……) 分解组合、连续量和数字的学习,单双数的学习,递增递减关系

2.彩色串珠:主要学习10以上的数形成比如:11、1213的形成、加减法学习、点数的认识、从十到百的学习、通过粒珠、片珠、串珠理解增加一个就变成了10。

3.一百数字板:认识1和100、学习1-100的唱数和点数、学习单双数、相邻数认识。

4.加法板、减法板:学习基本上要用定规尺配合学习。

5.乘除法板:大班下学习会使用到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再使用它

感官教具柜

1.立体组:学立方体有几个边几个面、对应学习配合学习形。

2.棕色梯:有10个大小长短不同的棕色梯,学习高宽 越来越细或越来越粗。

3.数字与筹码:点数1-10

4.立体小人:学习整体与部分的含义,立体小人可以分成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

5.三项式:建构三项式帮助孩子学习三项式打基础。

6.塞根板:塞根板分(一)和(二) 塞根板分(二)是学习11-50如学习 19如何进位到20,29怎样进位到30 ,39进位到40,49怎样进位到50.

7.纺锤棒箱:数学数棒和量的练习。


2020-05-22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