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幼儿活动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园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教研活动注重研究教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等问题,需要团队协助研究,专家指导等方式完成。
在精选绘本的基础上,教师或者家长应该和幼儿一起阅读,一起感受经典图书的美妙故事。“每一个相同的故事会因阅读声音的不同而不同,每一幅相同的画面会因眼睛观察的不同而不同。”除了常规的阅读外,教育者更是应该和幼儿一起开展绘本的阅读。精读时,教育者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运用全身各种感官,尽快地进入自主阅读,在精读中感受快乐,获得心灵滋养。
拿到一本新的绘本,如何开始阅读呢?下面有几个步骤,教师可以借鉴:
1.教师不要急于给孩子念故事,而是应该让幼儿看图讲述,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画面来创编故事,这样有助于今后幼儿的表达能力与创编能力。
2.幼儿看图讲述一遍、二遍……每个幼儿都可以看图讲述,教师也可以根据画面创编故事。这样让幼儿慢慢理解原来故事都是人们创编出来的,是可以和别人不一样的,越有新意越好。
3.当幼儿对绘本图书的画面比较熟悉后,教师就可以开始进行绘本故事讲述了,这个时候训练的是孩子的倾听能力,孩子已经对画面不好奇了,兴趣点在故事内容上,所以,幼儿听故事就会很认真,教师提示幼儿听故事要学会问“问题”。哪里听懂了?哪里没听懂?不懂的地方学会问老师,问大家。
4.第二次念故事的时候,可以把故事里面的形容词挑出来,让幼儿解释是什么意思,看幼儿是否理解了形容词的意思,幼儿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会使用。如果幼儿不理解,教师就可以讲解给幼儿,或者让幼儿之间进行讨论,对新词汇的理解进行加深学习。
第三次念故事的时候,就可以让幼儿开始续编故事,教师可以让幼儿假设故事还有发展,会发生什么事?让幼儿大胆设想创编,把故事继续编下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的联想能力。
区域包括益智区、美工区、数学区、生活区、阅读区、娃娃家、植物角、科学角。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布置图书区;美工、娃娃家、生活区布置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动静分离;建构区远离图书区;环境布置温馨丰富,充分发挥功能性。
一、玩具柜不靠墙(用环境控制行为)
二、玩具柜不衔接
三、明确教室家具数量,一区一桌,以防相互干扰,大的空地用玩具柜隔开,以免孩子在教室跑动发生危险。
应用题的结构及特点:
1.应用题的结构:情节、数量关系两者缺一不可,数量关系有包括了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应用题的特点:源于生活,为幼儿表象活动提供素材,符合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普遍性特点。
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中的作用:
1.是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有力工具和必要基础。
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抽象能力发展、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发展、思维推理(知识迁移)能力发展。
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学习模仿):
1.讲的是事件
2.要有两个数(已知条件)
3.提出问题(未知条件)
两个四层玩具柜、一张长桌、六把椅子其中,高配里面含工具车
工具柜:
第一层:笔类(毛笔、彩笔、蜡笔、铅笔、水彩笔、油画棒、胶水)
第二层:剪刀类(花边剪刀、压花器、手工剪刀)
第三层:颜料类(广告色、毛笔)
第四层:辅助类(调色盘等)
材料柜:
第一层:画画纸(手工纸、画画类、宣纸、折纸)
第二层:半成品类的(老师准备的)
第三层:日常生活收集的(棉花、布头、果壳等)
第四层:绿盒子(收集的树叶、贝壳、瓶盖、薯片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