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学前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空间方位 任何物体在空间中均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同周围的物体存在着空间上相互位置的关系,这就是物体的空间方位,也可称之为物体的空间位置。 空间方位的辨别 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即:位置的定向) 确定物体方位需要一个立足点:立足点即以什么为坐标来确定客体的空间位置, 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式相对的、可变的和连续的。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学前幼儿“量排序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概念:排序时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规则排列成序(排序是一种复杂比较及连续的比较)。 意义: 1、排序有利于学习计数。 2、帮助幼儿人数数的顺序,建立起数学概念 3、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4、理解排序的可逆性、传递性(A>B B>C A>C)、双重性。 排序的种类: 1、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 2、按规律排序。 3、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越来越大、越来越小。 4、按数排序。 发展特点: 幼儿对物体大小、长短的排序能力要早于对实物数量的排序、实物数量的排序又比抽象的数字排序为先。 排序能力的年龄特点: 1、排序能力与排序数量有关。 3岁幼儿数量在3个物体为宜;4岁幼儿数量为5个物体为宜;5岁幼儿排序数量10个物体以内。 2、思维能力与排序发展顺序有关:正排序、逆排序、 传递性、双重性。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小班幼儿大肌肉发展特点有哪些?

1.走的特点:走路基本上消除全身紧张的现象,但由于他们腿部缺乏力量,脚掌缺乏应有的弹性,身体左右摆动大,两臂摆动不自然,控制身体的能力差,很难避开障碍物。

2.跑的特点:跑步时已有明显的腾空,但仍以小碎步跑为主,步幅小且不均匀,动作缺乏节奏感,两手臂仍不能配合脚的动作来摆动,常常是直臂摆动,或是将臂夹在身体的两侧不动。

3.跳的特点:已经能够双脚跳起,但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弹跳力小,跳得低,手臂的摆动和脚的蹬伸配合不好,脚落地时沉重,不会屈膝缓冲,而且在做跳跃动作时,几乎全身都处于紧张状态,不会将重心前移。

4.投掷的特点:3—4岁之前,幼儿投掷时爆发力小,不会挥臂,物体出手的角度小、速度慢、距离短,不会转体和移动重心,常常将物体往地上扣由于目测力和协调性差,物体投处的方向也不准,抛球时两手抓球比较困难,掌握不好挥臂和放手的时机。

5.攀登的特点:从双手双脚的攀登来看,3—4岁的幼儿多半会并手和并脚攀登,但动作不够灵敏,协调性较差,手握横木的姿势有时不正确。

6.钻的特点:3岁左右的幼儿通过学习和练习,基本上能掌握正面钻的动作要领,但在钻的过程中,有时还不能较好的地掌握屈膝、弯腰和紧缩身体的动作。

7.平衡能力发展特点:3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在走、跑、遇到障碍物躲避时都能保持身体平衡,但在快跑、转弯、突然停止、或者从高处跳下时,往往不能及时调节身体的平衡,容易摔倒。此时,孩子已经能走平衡木或窄路,但常常低头、耸肩,走时身体摇晃、两脚不敢交替向前迈步。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幼儿“量的学习”教学方法有哪些?

1.各种量比较的方法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量(视觉触觉运动觉各感觉综合器等);通过重叠法并放法对应比较法等。

2.幼儿量排序的方法

1)利用学具操作探索排序。

2)按范例和口头指示排序。

3)说明排序要求和基本方法(排序方向排序起始线排序规则自由排序寻找便捷排序方法)。

3.学习量守恒的方法(大班的教学内容)

1)运用变式。

2)用同等量的2份物体作守恒判断。

3)用数表示量的守恒:一个长方形是2个长方形也是四个小长方形。

4)渗透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思想。

4.认识量的相对性的方法

1)量的相对性是通过对三个不同量的物体的比较来认识的。

2)运用操作游戏等方法巩固对量的相对性的理解。

5.自然测量的方法

测量是把待测定的量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叫做测量单位。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用测量单位进行的测量叫直接测量

借助公式得出的测量结果叫间接测量。

幼儿学习的是自然测量:利用自然物为测量单位进行的测量为自然测量。

意义:是认识量的手段,加深对各种量的认识,有助于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测量活动的兴趣

方法:

1.对不同的量进行测量应选用不同的测量物。

2.讲解演示,教幼儿正确测量的方法和理解测量工具。

3.在生活中游戏中应用测量活动。

4.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2022-07-29
展开全文 收起
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实验失败了怎么办?

1.任何小实验都有可能一次不成功,实验的目的就是操作探索。

2.如果在一次实验课中大部分幼儿操作成功,个别幼儿没操作成功,教师要鼓励、安抚幼儿,告诉他,失败一次没关系,失败才会有下一次的成功。跟幼儿一起总结一下,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好及时作出调整,总结失败的原因。

3.多次实验还是不能成功,检查操作材料是否不合适。

4.如大部分幼儿本次实验操作不理想,教师可再安排一次实验,材料准备充分与材料更换。


2020-05-22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世纪中心A座1233,
京学集团

邮编:100101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世纪中心A座1233,
京学集团

邮编:100101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