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任何小实验都有可能一次不成功,实验的目的就是操作探索。
2.如果在一次实验课中大部分幼儿操作成功,个别幼儿没操作成功,教师要鼓励、安抚幼儿,告诉他,失败一次没关系,有失败才会有下一次的成功。跟幼儿一起总结一下,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好及时作出调整,总结失败的原因。
3.多次实验还是不能成功,检查操作材料是否不合适。
4.如大部分幼儿本次实验操作不理想,教师可再安排一次实验,材料准备充分与材料更换。
1.给幼儿提供积极交往的机会,创设合作情景,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
2.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渗透正确学习交往的方式方法。
3.当幼儿在与同伴之间交往存在争执时应尝试这让幼儿多去自己协商解决问题。
4.教师减少高控,多给幼儿自主交往的机会。在幼儿自主交往中,告诉幼儿,你有权利选择朋友,但是如果遇到别人的拒绝,也要接受,因为别人也有拒绝他人的权利。
5.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学会友好相处,出现问题自己处理不了的,要及时告知成人。
由于多数意外事故发生在户外活动时间,所以,在每日幼儿户外活动时,教师必要保持警惕和关注,确保每个幼儿的安全。
1.幼儿户外活动要求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幼儿户外活动先集体后分散。
2.每天幼儿到园之前,幼儿园行政人员应负责检查活动场地并清理所有潜在的危险物品。
3.教师在看护幼儿玩耍时,应专注看护,杜绝不必要的交谈,并确保孩子活动范围在视线内,以便时时观察到所有的孩子。
4.教师应分别站在不同的指定位置上(各校园指定位置图),以确保最佳的安全监视效果。当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应确保所有大门处于安全关闭状态。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游戏规则和体育器材的教育和培训,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材。若发现儿童有危险动作,应当立即制止,并再次告知正确使用方法。
5.幼儿患病期间应留在室内,且必须安排一名班级人员陪伴或送交保健室看护,户外活动结束后带回班级。
6.夏季户外活动时间,应确保幼儿做好防晒,须戴遮阳帽并涂儿童专业防晒霜。先做户外活动,后安排适当的室内活动。
7.冬季户外活动时间,须穿着适当的防寒服装,并应确保幼儿的围巾掖在外衣里面,以防运动时出现意外,且教师禁止穿着过膝长大衣。
8.不要让小朋友手拉手站队走路,不要让后面的小朋友将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站队走路,不要让幼儿拉着衣服站队走路,以防止一个幼儿没走稳带一群孩子摔倒。
9.幼儿一个跟着一个站队自然走路,保持距离。
10.户外活动先集体做操,教师带操时要求精神饱满,动作到位。
11.做完操教师带幼儿进行基本动作练习(结合测评)。
12.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要求组织幼儿进行专项体育游戏。
13.自由活动时间,幼儿可自由选择户外体育器械、自制玩具等进行活动,教师进行引导及看护。教师不得远离幼儿,严禁坐在椅子上;严禁手插兜站立;严禁手背后站立;严禁聊天说话;严禁看手机等。
1.幼儿音乐教育对智力开发必要性。
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形成人所有一切的心理、生理过程的生长发育时期,具有深厚的潜力和强大的可能性。如果这时能够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音乐开导,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1)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给婴儿听古典音乐中的精品,循环反复不断放给婴儿听,不断给他们讲解。直到婴儿5个月的时候,又进一步实验,把一些他们从没听过的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放给他们听,当听到那些从没听过的乐曲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露出会心的微笑。
(2)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国外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组5岁的孩子中,每天听一首儿童经典古典音乐。过一段时间后,在测试这些孩子的注意力,这些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未经过训练的孩子的4倍。婴幼儿的注意力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所以选择极具亲和力的音乐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续增长。
2.幼儿音乐教育对心理身理发展的必要性。
曾经有位权威医师说过:“音乐有助于头脑和神经肌肉的发育,使脑神经精细、脑力发达。”通过正确而长期的音乐训练,不仅可以使孩子情感丰富、情绪开朗、性格趋于平和稳定,而且对孩子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个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3.幼儿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让幼儿在身心愉悦的前提下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表现音乐,便可实现其教育功能。这种情绪上感染、思想上影响的音乐活动最终转化为“寓教于乐”的表现形态。柏拉图(古希腊知名哲学家)认为音乐对幼儿心灵的深入,会是经久不灭的。柏拉图说:“受过这种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事物,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而,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这里面也包含有启迪幼儿心灵、陶冶幼儿情操的音乐教育内容。
所以说,音乐教育是一种非常的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学龄前期的幼儿正处于个人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阶段,伴随着幼儿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扩大,情感生活的日渐丰富,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正好能满足幼儿情感发展的需要。比较好的音乐作品、音乐教育活动总是能使幼儿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提高幼儿音乐审美力,净化其心灵,完善其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