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区域活动能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区域是开放的,幼儿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活动,因此,幼儿自己会探索玩的方法,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
2.现在以区域活动为主的教育是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而以往的集体教学注重的是年龄发展目标,容易忽略幼儿心智发展。而区域自选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自然选择有挑战性、自己能解决问题的材料参与活动,而能力弱的幼儿自然也会选择自己能掌握的、自己能解决问题的活动与材料,因此,区域活动能让幼儿轻松学习。
3.区域活动能让幼儿有效建构生活和知识经验。区域活动是需要幼儿动手操作的,在操作中,幼儿需要不断运用过去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重组(建构),这个过程就是在“消化”“吸收”“自我反思”知识和经验,是在进行知识的“内化”。
4.区域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区域活动中,幼儿自选区域,区域中幼儿的数量就少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幼儿,这样,幼儿相互之间的互动就多于集体教学,加强了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帮助幼儿建立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5.区域活动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时间。区域活动大部分是教师间接指导,无需直接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区域材料与区域环境教育幼儿,而区域材料随时的更新,将培养目标直接贯穿在材料中,幼儿在操作中,自然完成学习和发展的任务,节省了教师具体指导,教师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与发展填充区域材料,使幼儿有更多可操作、可选择的材料。
任何物体在空间中均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同周围的物体存在着空间上相互位置的关系,这就是物体的空间方位,也可称之为物体的空间位置。
空间方位的辨别:
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即:位置的定向)
确定物体方位需要一个立足点:立足点即以什么为坐标来确定客体的空间位置。
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变的和连续的。
科学角由四层玩具柜、1个方桌和4把椅子组成,12种玩具 。
第一层:高的放上面一层 (地球仪、哈哈镜、显微镜)
第二层:放大镜、望远镜、多棱镜
第三层:电类的放三层(手电筒、磁铁、电光组)
第四层:测量类的(量重量的天平、容器的沙漏)
科学角培养目标:
1.地球仪:让幼儿了解我们生存的星球叫地球,是圆形的进而让幼儿感知空间概念;
地球上的国家、山川、河流渗透幼儿识字;经纬度让幼儿了解时间和四季更迭变化;基本的地图知识坐标;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精确的定位地图等。
2.放大镜:幼儿依靠直接经验进行科学探究;引导幼儿观察镜中成像的变化。
3.凸透镜,具有聚光作用将光线聚成一束后可以点燃火柴。
4.沙漏: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大小、多少的关系;了解沙漏的计时作用。
5.天平:认识天平,了解不同砝码的重量;了解天平砝码的作用,理解平衡的概念;以砝码探索如何称重物体等。
其实从小班入园开始已经对孩子进行幼小街接的培养。如自理能力、社交能力、专注力、抗挫力等。到了大班我们要在学期初提前制定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增强幼小衔接的意识。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 自理能力培养。让幼儿从自己起床、自己洗脸、刷牙、穿衣、系鞋带、背书包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不能让家长代替包办。每天早晨自己整理好书包。入园后自己把书包放进衣帽柜并且按要求整理好。
2.专注力培养。在孩子专心玩或专心做一件事情时,不要去打扰孩子。
3.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培养。上课不随便走动,没有小动作。每天放学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在游戏中加强幼儿遵守纪律并且努力达到目标。
4.倾听和表达。锻炼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通过让孩子听故事、提问问题、让孩子简单复述故事内容等。
5.家园共育。通过新学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教学计划安排,以及学期末一对一家长会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发展各种能力。告知家长要在孩子进入学前的教育阶段,就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孩子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孩子的作息时间、孩子的各种生活能力(自我管理、与他人交往、应付突发事件、安全意识等)、孩子的心理素质等。
6.通过参观小学活动,体验和体会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真正走进小学,参观小学教室,准备问题向小学老师提问请老师答疑解惑。并且坐在小学桌椅上学习正确坐姿和举手姿势。另外我们还邀请了毕业生代表给孩子讲述小学生生活。
7.孩子们的学习方面要树立孩子自信,激发孩子升小学的强烈愿望,我们主要是带领孩子们参观小学和阅读、识字、写字、算术等一系列的活动。
8.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9时间上的互相靠拢,由半小时到45分钟之间的过渡。
10.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如:早起、自己整理书包、值日生活等。
11.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如:向家长传达作业等。
12.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如:分享、帮带等活动。
1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减少物质奖励,培养幼儿专注力和学习的兴趣。
14.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故事、绘本、大语文表达训练中,多识字、多表达。15.增强文明礼貌,主动问好,遵守班级纪律。
幼儿园的语言活动,注重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的培养以及语言领域指导中完成的语言学习,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完整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侧重幼儿说的部分。
小学语文教育注重书面表达的学习。幼儿园语言学习是以多听、多说、慢慢理解为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识字、书写、阅读、多看、多写、多理解为主的教育内容。
可以看出幼儿园的语言活动是为小学语文学习打基础的,是为书面学习做铺垫的,因此,幼儿园语言教育一定多给孩子说的机会,而不是把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提前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