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幼儿活动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园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教研活动注重研究教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等问题,需要团队协助研究,专家指导等方式完成。
主题墙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孩子的行为与活动,还能激发孩子的思考,改变孩子的认识和理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能与环境有效的对话。主题墙还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主题开展的意义,因而主题墙不仅是一座架在孩子、老师以及家长之间的桥梁,他更是孩子发展幼儿课程的有机结合体!而且主题墙需要随时变化,根据季节变化、节日等适当添减,不能太固定。这样在孩子体验设计的主动性中,让孩子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经验以及新的发现。通过主题墙创设,还可以激发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为孩子提供更好的表现平台!
在精选绘本的基础上,教师或者家长应该和幼儿一起阅读,一起感受经典图书的美妙故事。“每一个相同的故事会因阅读声音的不同而不同,每一幅相同的画面会因眼睛观察的不同而不同。”除了常规的阅读外,教育者更是应该和幼儿一起开展绘本的阅读。精读时,教育者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运用全身各种感官,尽快地进入自主阅读,在精读中感受快乐,获得心灵滋养。
拿到一本新的绘本,如何开始阅读呢?下面有几个步骤,教师可以借鉴:
1.教师不要急于给孩子念故事,而是应该让幼儿看图讲述,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画面来创编故事,这样有助于今后幼儿的表达能力与创编能力。
2.幼儿看图讲述一遍、二遍……每个幼儿都可以看图讲述,教师也可以根据画面创编故事。这样让幼儿慢慢理解原来故事都是人们创编出来的,是可以和别人不一样的,越有新意越好。
3.当幼儿对绘本图书的画面比较熟悉后,教师就可以开始进行绘本故事讲述了,这个时候训练的是孩子的倾听能力,孩子已经对画面不好奇了,兴趣点在故事内容上,所以,幼儿听故事就会很认真,教师提示幼儿听故事要学会问“问题”。哪里听懂了?哪里没听懂?不懂的地方学会问老师,问大家。
4.第二次念故事的时候,可以把故事里面的形容词挑出来,让幼儿解释是什么意思,看幼儿是否理解了形容词的意思,幼儿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会使用。如果幼儿不理解,教师就可以讲解给幼儿,或者让幼儿之间进行讨论,对新词汇的理解进行加深学习。
第三次念故事的时候,就可以让幼儿开始续编故事,教师可以让幼儿假设故事还有发展,会发生什么事?让幼儿大胆设想创编,把故事继续编下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的联想能力。
数学感官区有两个三层玩具柜,一张长桌和6把椅子。
数学感官区其中第一个玩具柜是感官八件套。
(感官八件套柜:高的占空间的放上面第一层,长条的放中间层,最下面的放剩余两个以及触摸板。)
第二个柜子放感官数学教具。
(第一层:放钟表和插座圆柱体;第二层:粉红塔和色板;第三层:棕色梯和彩色串珠。)
数学感官区指导原则:
玩具放回要求:层与层之间不变位置,若孩子放错层老师要进行调整,同一层位置可以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