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加盟 > 教育教学
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有那些?
操作法: 1、明确操作目的 2、为幼儿操作活动创设的物质条件 3、给以幼儿操作时间 4、观察幼儿操作过程 5、讨论操作结果 游戏法: 1、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2、运用各种感官数学游戏 3、操作性的教学游戏 4、口头数学游戏 5、竞赛性数学游戏 6、智力游戏 比较法: 1、按比较的性质分为简单比较和复杂比较 2、按比较的排列形式可分为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对应比较:重叠比较、并放比较、连线比较。非对应比较:单排比较、双排比较、不同排列形式的比较忙 启发探索法:教师只提供材料与引发问题,幼儿自行操作探索答案。 讲解演示法:教师示范讲解。 归纳法与演绎法 1、归纳法是指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2、演绎法是指幼儿运用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能举一反三。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什么是园本教研?

定义:以幼儿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课题,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将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

特点:目标的直接指向性组织的自我主体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类型:

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以课例为载体。

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

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以学习为主线。


2020-05-20
展开全文 收起
托、小班生活区材料摆放要求是什么?

生活区有两个三层玩具柜,玩具比较多一些。

1.玩具柜一,放精细动作的玩具(捏、咬、倒、捏珠子,拧瓶盖、配对)

2.玩具柜二,生活技能训练(刷牙、镜子、洗毛巾、扫地、倒水、切水果、挂衣服、钱包拉锁)

第一层:针线盒、刷牙、镜子

第二层:切水果器、捏夹子、五件套包

第三层:晾衣架、脸盆、一套小簸箕

衣饰架用来演示扣扣子、系带子、拉拉链等工作训练。

生活区培养目标

1.利用各种游戏,让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3.练习手眼协调、抓握、捏、剥、拧等精细动作

4.培养幼儿专注力、克制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020-05-22
展开全文 收起
幼儿体能测试内容有哪些?

体质测试项目:

10 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

各项目测试意义:

10 米折返跑——反映人体的灵敏素质。

立定跳远——反映人体下肢的爆发力。

网球掷远——反映人体上肢腰腹肌肉力量。

双脚连续跳——反映人体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

坐位体前屈——反映躯干和下肢柔韧性。

走平衡木——反映人体平衡能力。

测试方法:

1.10 米折返跑:幼儿至少2 人一组,两腿前后分开,站立在起跑线后;当听到起跑信号后,立即起跑,直奔折返线,用手触摸到物体(木箱或墙壁)后返回,直奔目标线。

2.立定跳远:幼儿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跳线后,然后,摆动双臂,双脚蹬地尽力向前跳。

3.网球掷远:幼儿站在投掷线后,两脚前后分开,单手(右手)持球;将球从肩上方投出,球出手时后脚可以向前迈出一步,但不能踩线或过线。

4.双脚连续跳:幼儿两脚并拢站在“起跳线”后,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双脚起跳,连续跳过10个软方包停止。

5.坐位体前屈:幼儿面向仪器坐在垫子上,双腿向前伸直;脚跟并拢,蹬在测试仪的挡板上,脚尖自然分开。测试时,幼儿双手并拢,掌心向下平伸,膝关节伸直,上体前屈,用双手中指指尖推动游标平滑前进,直到不能推动为止。

6.走平衡木:幼儿站在“起点线”后的平台上,面向平衡木,双臂侧平举,当听到“开始”的口令后,两脚交替向“终点线”前进。

测试标准:

每项内容的测试指标分为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达到3 分为及格分数,3 分以上为优良,年龄段不同,测试标准不同,评分表比较繁琐。

     年龄

项目

小班

中班

大班

10 米折返跑(秒)

9.4~8.4

9.7~8.7

8.5~7.7

9.0~8.1

8.0~7.3

8.5~7.7

立定跳远

(厘米)

53~69

50~64

65~79

60~73

73~88

68~80

网球掷远

(米)

3.0~4.0

3.0~3.5

4.0~4.5

3.5~4.0

4.5~6.0

3.5~4.0

双脚连续跳(秒)

11.1~8.3

11.2~8.5

9.1~7.1

9.5~7.4

8.1~6.5

8.5~6.8

坐位体前屈(厘米)

8.5~11.5

10.0~12.9

8.5~11.4

10.0~12.9

8.0~10.9

10.0~12.9

走平衡木

(秒)

15.0~9.4

15.0~9.7

11.5~7.4

12.2~8.2

9.6~6.3

10.1~7.0

 

2020-05-21
展开全文 收起
学前幼儿“量排序能力”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概念:排序时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规则排列成序(排序是一种复杂比较及连续的比较)。 意义: 1、排序有利于学习计数。 2、帮助幼儿人数数的顺序,建立起数学概念 3、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4、理解排序的可逆性、传递性(A>B B>C A>C)、双重性。 排序的种类: 1、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 2、按规律排序。 3、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越来越大、越来越小。 4、按数排序。 发展特点: 幼儿对物体大小、长短的排序能力要早于对实物数量的排序、实物数量的排序又比抽象的数字排序为先。 排序能力的年龄特点: 1、排序能力与排序数量有关。 3岁幼儿数量在3个物体为宜;4岁幼儿数量为5个物体为宜;5岁幼儿排序数量10个物体以内。 2、思维能力与排序发展顺序有关:正排序、逆排序、 传递性、双重性。
2020-05-19
展开全文 收起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5-259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九号方正大厦一层,
京学集团

邮编:100085

邮箱:info@jingcollege.com

关注我们

京学集团公众号

京学集团视频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公众号

京学附属实验
幼儿园视频号

©Copyright京学集团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京ICP备2023012706号-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3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