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区域划分,要考虑到整个活动室的布局,科学合理规范划分。
第二、充分利用材料使各个区域活动相对独立而又开放。
第三、体现动静交替,各区域间互不干扰的原则。
第四、区域划分要体现各区域特点。
第五、区域划分,要从幼儿可方便参与,安全操作的原则考虑。
音乐课以音乐为主,歌词是语言活动的主要手段。音乐活动的歌词就不是很重要的,毕竟有些歌词幼儿也理解不了,所以总唱错或记不住,教师不要要求幼儿去记歌词,就是跟着唱就行,唱歌不跑调,节奏感有了,就是算学会一首歌了。等孩子慢慢长大,就理解歌词的意思了。
如果教师认为歌词很重要的时候,就把歌词先教会,用说儿歌的方法多说几遍歌词,当幼儿对歌词背的像儿歌一样熟悉的时候,自然配上音乐就可以直接唱出来了。
1.是一种要求师生共同合作计划的活动。
2.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
3.是一种由幼儿生产的探索活动。
4.是一种评价的和有目的的练习。
5.是主张幼儿自发的决定学习目标和内容,在幼儿自己设计、自己负责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儿童准备:进餐前按12步洗手法洗手,饭前15分钟,儿童不做剧烈活动,儿童饭前随洗手随吃,无等待现象。
2.教师准备: 老师取餐、分餐前穿好分餐服、戴好口罩与三角巾(或帽子),并将手洗干净,准备好餐具:根据幼儿年龄使用餐具(托、小班使用勺子,中、大班使用筷子)
3.餐桌消毒:清、消、清(餐前10—15分钟进行),方法正确(消、清间隔10分钟)。
4.三岁以下班级,准备一杯温水,方便儿童饭后漱口。
5.正确指导值日生工作(幼儿严禁使用消毒溶液浸泡的抹布)
6.开饭准时,无提前或错后现象。
7.托、小班幼儿教师给幼儿分餐,中、大班幼儿自行取餐。
两个四层玩具柜、一张方桌、六把椅子组成。其中一个柜子以数运算为主,一个是以数学感官为主(摆放要求以教具的长短来摆放)
数运算柜:
第一层:数棒、砂数字板
第二层:彩色串珠、粒珠、片珠、块珠、一百数字板
第三层:加减法板
第四层:乘除法板
感官教具的摆放:粉红塔放在玩具架的旁边
第一层:立体小人 数学数字架
第二层:棕色梯 立体几何组
第三层:纺锤棒箱 三项式
第四层:塞根板(一)(二)
数学感官区各材料学习内容:
1.红蓝数棒:配合砂数字板进行学习。主要让幼儿理解10以内数的形成(10可以分成1和9 ,2和8……) 分解组合、连续量和数字的学习,单双数的学习,递增递减关系
2.彩色串珠:主要学习10以上的数形成比如:11、12、13的形成、加减法学习、点数的认识、从十到百的学习、通过粒珠、片珠、串珠理解增加一个就变成了10。
3.一百数字板:认识1和100、学习1-100的唱数和点数、学习单双数、相邻数认识。
4.加法板、减法板:学习基本上要用定规尺配合学习。
5.乘除法板:大班下学习会使用到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再使用它
感官教具柜:
1.立体组:学立方体有几个边几个面、对应学习配合学习形。
2.棕色梯:有10个大小长短不同的棕色梯,学习高宽 越来越细或越来越粗。
3.数字与筹码:点数1-10
4.立体小人:学习整体与部分的含义,立体小人可以分成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
5.三项式:建构三项式帮助孩子学习三项式打基础。
6.塞根板:塞根板分(一)和(二) 塞根板分(二)是学习11-50如学习 19如何进位到20,29怎样进位到30 ,39进位到40,49怎样进位到50.
7.纺锤棒箱:数学数棒和量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