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保护好奇心,点燃持续探索的火花
在一日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索活动中。
二、“等待”与“点拨”,推动持续探索的深入
“等待”与“点拨”,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方式。教师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是推动幼儿深入持续探索的必要手段, 教师只有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才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感到成功的滋味,也只有感受了成功才能唤起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三、借助表格记录,促进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再验证再发现
观察记录是探究活动(特别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幼儿借助表格真实记录活动的各种现象结果,便于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过程,能促进幼儿对探索过程进行比较,从而让幼儿萌发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探索后会乐于拿着记录表与同伴交流结果,在交流中一经发现与自己不同的想法,便会产生争论,有了争论就会相应地产生再次实践验证的动力。
四、及时评价,强化幼儿的持续探究欲望。
评价是为了支持幼儿更深入探索的需要。思维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评价的目的就是在此过程中推动幼儿的思维进程,强化他的探究欲望,这才是有价值的评价。
五、提供自由探索的条件,延续幼儿探究热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他们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的物质环境,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是孩子们自由操作、持续探究的重要保证。使幼儿在没有压力和框架的状态下,随时随地直接操作,自由进行持续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
1.美厨课程教案分为4个年龄段,可按照每个年龄段实施美厨课程。
2.美厨课程可根据节气、节日,幼儿园自行找食谱作为美厨课程,但一定要符合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
3.美厨体验课提前一周备课,不得临时想上什么就上什么。
1.先告知新教师班级文档分为:教育教学文档、幼儿文档、班级行政文档、家长工作类文档。
2.存放文档的挂劳架共有三个,分别放在班级的多层柜上。三层的文档内容分别为:教学教学、班级行政文档、幼儿文档。
3.教育教学文档包括: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年计划、学期总结、教学笔记、观察记录、班级活动方案。
4.幼儿文档包括:幼儿档案、幼儿八大能力测评表、班级幼儿过敏或特殊要求记录表、幼儿出勤表、幼儿患病追访记录表。
5.班级行政文档包括:班级会议记录、紫外线消毒表、交接班记录、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表、班级卫生消毒记录、1530安全教育记录、班级固定资产登记表。
6.家长工作文档:幼儿缺勤回访记录表、一对一家长会记录、班级家长会记录、户外教学同意书、班级家长联系表。
小班: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并说出大小、长短、高矮差别明显的两个物体。
2.能从5个以内大小、长短、高矮差别明显的物体中找出最大的(最长的、最高的)和最小的(最短的、最矮的)。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或量(如大小、长短、高矮)的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
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宽窄、粗细、厚薄、轻重。
2.能从五六个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物体中(其中两个相同)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个以内正、逆排序。
大班:
1.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譬如比较三块不同宽窄的纸板,中间一块比前面的宽窄还是比后面的宽窄,关键是看它跟谁比。
2.学习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3.能按规律排序和自由排序以及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个物体的正、逆排序,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并正确说出理由。
1.教研专题的确立
(1)确定教研内容的依据
根据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遇到的困惑来确定教研内容。
(2)由谁来确定教研内容
由教师和业务管理者一起讨论,共同来确定研究内容。或者是由教师们先提出自己的困惑问题和需求,再经过集体研讨来确定。或者是由业务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惑来确定。
(3)确定教研内容的方式
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教研的内容,而且这些方式都体现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思路。
主要包括:业务管理者通过日常进班看活动,了解、观察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确定教研课题方式
(1)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收获和对教研的需求。
(2)通过园长与骨干教师一起分析讨论,提炼出研究课题。
(3)通过各年龄班组内的讨论、研究确定。
(4)通过实践观摩共同找出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