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组:每组5~6人,一桌
2.人手一个实验材料包、一本练习单
3.教师提出今天小实验的问题:幼儿讨论实验结果会是什么样?
4.幼儿拿出练习单,教师和幼儿一起念题
5.根据实验问题,开始操作探索实验结果
6.教师观察幼儿探索情况,适时指导,轻易不干预幼儿操作
7.幼儿操作完成,说出实验结果
8.完成练习单
9.延伸活动:回家和爸爸妈妈讨论实验过程与结果
1、数学、表达练习单,每周五发放一次幼儿已经完成的内容部分,幼儿未完成及不会的内容暂时不发放。 2、美德、科学小实验,主题练习单,音乐练习单每学期结束时一起拿回。 3、手工练习单托、小班隔周发放一张。中、大班每周五拿回一次完成的作品,幼儿本周没完成的拿回家完成。 4、英语练习单学期结束时拿回家。 5、指读本每周带回家一次,周一带回。
业务学习不是大杂烩,需明确思路,梳理思路,园长及教学主任要明确需要教师提高什么?掌握什么?明白什么?
业务学习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措施。
搞好教师的业务学习,要科学组织。要针对本园实际情况,做到“三有”:即有目标、有内容、有步骤,使教师人人心中有数。
业务学习计划是从属于学期总计划及教研课题研究的,是教研计划的一个部分,它的内容广泛,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将专题研究的理论学习融于其中。
2.将观摩教学内容及日常教研活动内容融入其中。
3.将有关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内容融入其中。
4.将发展本园特色的学习内容融入其中。
1.自然学习法
采用活泼愉快唱儿歌的方式,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的诵读。同时配合图片,相关的录像,让孩子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在含义。
2.角色扮演法
《弟子规》是用真情来教的,教学要创设情境,只是一味地诵读是不适合学前儿童的。儿童的认知因素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其中角色扮演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的作用最为明显。教幼儿学习《弟子规》的最好办法是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讲到“出必告,反必面”时,可以请班上的两位老师就通过扮演母亲和孩子,让孩子们观看。孩子们在观看之后,就明白“出必告,反必面”的含义了, 从而学到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3.行为强化法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身边发生的有关事件进行学习,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强化,巩固已形成的习惯,并能进行灵活运用。如孩子们多贪恋各种玩具,每当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时常会出现家长千呼万唤而孩子却不欲理睬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可以提醒孩子们:“《弟子规》告诉我们,父母呼唤时应该怎样做?”于是孩子们会一齐喊出“父母呼,应勿缓。”贪玩的孩子听到这句话,即便有些不情愿,也会很快离开座位,跑到父母身边,乖乖地跟父母离园。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这一被动行为逐渐转变为主动行为。
4.家园互动教育法
通过《家园联动》和平日沟通,让家长更加关注《弟子规》的学习。一方面,在幼儿指读时,可帮助孩子正确指点所诵文字,保证孩子所指即所说,使他们对诵读文字有一个印象。另一方面,父母子女齐诵读,既能培养亲子关系,同时也加强了自身修养,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多让幼儿观察物品的形状,注意生活中的教育与身边的事物建立关系。
例如:
平行四边形--伸缩门、纸箱、折叠的桌椅(可折叠、易变形的物体)
长方形--电脑、书本、黑板、电视、钞票......
菱形-- 手帕纸、拉门、衣帽架、红色的贴图(如“福”)......
正方形--魔方、电脑主机的侧面、豆腐、开关表面、方凳......
圆形--车轮、盘子、镜子、球类、某些交通标志牌......
三角形--雨伞、金字塔、风帆、三角铁、衣架......
梯形--江坝、河堤、工具梯、锅铲......